- 明年南海形勢展望2020-12-25
吳士存(Wu Shicun)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隨着中美政府間對話和溝通機制的恢復或建立,以危機管控為導向的對話、以法律鬥爭為主要內容的對抗和以擴大軍事存在為目的的海上力量博弈,將是未來中美南海「競合關係」的主要形式。
- 2020年中美南海局勢較量回顧與前瞻2020-12-23
聶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拜登新政府上台後,南海將繼續是中美地緣競爭的重點區域,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目標仍將是阻止中國影響力在該地區的擴展。
- 白宮易主後的兩岸關係展望2020-12-22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將比特朗普時期更有可預測性,也更理性,但美國對台軍售將繼續,美國在台海和南海宣示自由航行權將繼續,美國高官訪台亦或將延續。
南海研究院重磅報告再批南海仲裁裁決2020-12-16
吳士存(Wu Shicun)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法律批駁》報告援引和參考了大量國際司法與仲裁案例及國家實踐,對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法律解釋與適用、證據採信、事實認定等方面存在的謬誤進行了系統的批駁。
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使中東局勢再陷危險境地2020-12-16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發生在極其敏感的關鍵時刻,迄今為止伊朗的理性和忍耐似乎戰勝了復仇的狂躁。
- 美軍重返台灣只會讓美國身陷泥潭2020-11-03
郝志堅(Dennis V. Hickey) 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
中美摩擦的加劇促使美國一些人呼籲加強對台灣的支持,甚至讓美軍重返台灣。然而,在台灣駐紮美軍將不必要地使已經複雜的局勢更加複雜,破壞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
中國軍力報告折射中美軍事關係變遷2020-09-24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美國對中美軍力對比的認知正在帶來新風險。兩軍關係將是決定中美能否和平共處的關鍵。
美台軍事同盟是否重生?2020-09-22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華盛頓正向北京發出明確信息,即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不再模糊或猶豫不決。
美國的「印太北約」缺乏現實基礎2020-09-17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美國欲將四國安全對話正式化,建立某種類似北約的關係,以應對所謂「中國威脅」,但「印太北約」缺乏現實根基和利益支撐。
謹防南海危機成為中美衝突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2020-08-24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美國將南海問題視作「中國能否堅持和平崛起」的試金石,中方則將其視作「美國能否接納中國崛起」的試金石。而就目前形勢看,一旦處理不慎,南海問題就可能成為中美衝突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 資本主義危機與「新冷戰」前景2020-08-21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新冠疫情這一全球性公共衛生安全挑戰再次凸顯資本主義的內在弊端。一些國家政客並沒有反躬自省,而是尋找替罪羊,甚至煽動意識形態對抗,「新冷戰」的說法甚囂塵上。
美國結束南海「中立」立場2020-08-20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南海主權問題上保持中立。然而,特朗普政府似乎準備顛覆這一政策。
中美應如何避免爆發新冷戰2020-08-19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只有堅持對話才能管控潛在的衝突。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即使是有限衝突,也將從此打開中美長期冷戰的大門。
- 中國的南海政策變了嗎?2020-08-08
胡波(Hu Bo)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
如果在南海問題上一味反對、孤立中國,必然會使中國認為「無論做什麼,都無濟於事,相關方也都不會認可」,這反而可能刺激其南海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國家安全的經濟成本2020-08-03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隨着中美對抗升級,對國家安全的日益強調將給全球貿易和投資帶來損害,導致資助社會政策、解決不平等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資源減少。這是全球共同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