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海政策的危險轉變2020-07-29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放棄對南海問題的中立立場,是特朗普政府當前對華全面施壓戰略的組成部分,其意圖是挑撥中國同東盟國家的關係。
伊朗核設施遭襲使中東局勢再度高危2020-07-21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在遏制伊朗的核能力及地區影響力方面,美以兩國目標一致。伊朗核設施遇襲事件將使中東局勢再度進入高危時期。
恢復香港秩序2020-07-20
蕭暉(Hui Xiao) 經濟學家
《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是香港恢復繁榮的先決條件。不幸的是,一些企業由於害怕報復,不願對此表示支持。
- 香港國安法與人權法治相兼容2020-07-10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香港國安法是中國政府依據憲法和基本法對屬於中央事權的國家安全事務進行的主權性立法,具有中國憲法上的充分依據和法理正當性,在具體法律框架上較好體現了與香港人權及法治標準的契合。
如何在大國競爭時代保持東北亞安全穩定2020-07-10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東北亞地區已進入一個是繼續和平發展還是走向新冷戰的關鍵時刻。加強合作,去除新冷戰陰影,應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在香港的失敗促使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更強硬2020-07-08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華盛頓呼籲盟友譴責中國在香港的行為,大部分國家充耳不聞。尷尬的特朗普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但這一決定可能帶來致命後果。
美國的災難2020-06-16
伊麗莎白·德魯(Elizabeth Drew) 居住在華盛頓的記者、作家
弗洛伊德的被殺害衝擊着這個國家的良知,它為美國人提供了一幅關於「警察暴行」真實含義的清晰畫面。如果美國又一次未能兌現它所宣稱的價值觀,將來會發生什麼?
美國香港政策法案問題重重2020-06-15
蘇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20年香港政策法案報告》顯示,這一屆美國政府缺乏對該地區當下需求的精準理解。
有關香港的常識2020-06-11
梁愛詩(Elsie Leung) 香港政治家兼律師
由全國人大提議的《國家安全法》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不僅不會破壞「一國兩制」,還會幫助香港重拾港人的完全信任與信賴,開啟香港可持續穩定治理與繁榮的新篇章。
中國核政策的歷史與現實2020-06-09
樊吉社(Fan Jishe)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中國核政策為何如此獨特?未來多元化的安全挑戰以及日益複雜的大國關係是否會推動中國調整核政策?這幾乎是所有關注中國核政策的國外專家學者心中的問號。
香港國安法塑造「一國兩制」五大願景2020-06-05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香港國安法使國家在香港更具有憲制權威和管治抓手,使特區政府更清晰自身的管治責任和改進方向,使香港普通市民更清楚理解黑暴運動的非法本質及自由權利的國家保護前提。
蔡英文520講話的雙重面孔2020-05-28
嚴語(Yan Yu) 台海問題時事評論員
未來四年蔡英文很難像她所宣稱的那樣「維持現狀」,反而會「破壞現狀」,而且破壞的力度、廣度和幅度都將遠超其第一任期。
- 蔡英文520講話透露出的危險信息2020-05-26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美台炮製新現狀並逼迫中國認可新現狀的做法,是否會成為兩岸關係的拐點,導致攤牌的提早到來,是未來重要的觀察點。
- 美台互動升級壓縮中美危機規避空間2020-05-25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在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美台關係「實質性突破」的可能前景極大壓縮了中美之間進行有效危機管理的空間,可能意味着中美以一種危險的方式實現「攤牌」。
核武庫規模與中國國家利益2020-05-20
趙通(Zhao Tong) 清華-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
在防止核擴散體制已經形成的今天,大力擴張核武器也許會帶來更多的懼怕,而不是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