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需要中美雙方共同執行落實,更需要美方創造條件和氛圍,消除對抗和不必要的干擾。
- 東盟-美國峰會再次展示了過去幾十年來,東盟在引領地區多邊主義中所堅持的非意識形態化、非軍事化和強調在互聯互通中求發展的理念。
- 中美兩國政府似乎對彼此心懷不滿,但加利福尼亞州一直願意和中國政府在氣候合作領域展開合作,揭示了如何在國家政府交流以外的領域改善美中關係。
- 在安徽屯溪舉行的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為今後各方合力推動阿富汗由亂變治確定了努力方向。
主編推薦
美國對北京冬奧的抵觸反映了自信的瓦解和對中國國家發展路徑的不再認同,這期間的變化歸根結底是審視中國崛起的心態之變和應對中國崛起的方向轉折。
- 軍事安全俄烏衝突使美國全球戰略顧此失彼的一面更加突出。這意味着中國將面對一個更加複雜的世界政治結構,一個更具風險的外部安全環境,一個對「中國威脅」更……
- 軍事安全俄羅斯原來提出的一系列目標可能都沒有辦法實現。不論戰場上的結局如何,俄羅斯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都可以說已經失敗了。
- 外交策略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本現實再次表明,中美關係走入了一個戰略競爭的新時代。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美將處於矛盾多發的戰略相持階段,而兩國力量對……
- 經濟金融中阿在多領域擴大合作客觀上拓展了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空間和潛力。國際石油交易中的「美元霸權」雖被撬動,但並不會崩潰或終結。
- 外交策略或許拜登政府短期內放緩對華施壓,但美國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對華遏制政策。
- 外交策略在即將舉行的中歐峰會上,中國和歐洲應該堅定地反對一切形式的新冷戰。隨着烏克蘭衝突加劇了脫鉤的風險,雙方更應當肩負起預防新冷戰的責任。
- 軍事安全俄烏衝突導致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的震蕩調整。北極理事會本身不會解體,但在未來發展方向上或將出現一定調整。
- 外交策略面對動蕩變革的國際形勢,與中國進行必要的外交接觸,展開深入的戰略溝通,成為美國應對局勢無法繞過去的步驟。「合作」將成為美國今後不得不面對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