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扮演中間人角色,促成伊朗和沙特達成緩解關係的協議,中國掀起了國際外交波瀾,提升了自身的國際政治家風範。此外,通過與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合……
- 美國從「接觸中國」到「遏制中國」的政策轉變,可以追溯到2009年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亞洲再平衡」戰略。
- 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小馬科斯自2022年6月上任以來已近一年,其對華政策與前任和其他東盟國家明顯不同,與美國聯手重新挑動南海事端漸成趨勢,成為擾……
- 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裡,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威懾。但是,我們如何證明威懾有效呢?
主編推薦
通話一是有力駁斥了美國鷹派關於中國不可信的言論,二是使中國成為歐洲經濟和秩序重建的自然參與者,三是實現了對俄關係的平衡。
- 外交策略蝴蝶效應已經顯現。中國在調和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方面的外交成果,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烏克蘭問題的未來將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這一歷史性舉措……
- 外交策略歐方之所以對華姿態有所變化,一是其經濟困難重重,需要抓住中國疫後重啟的重要機遇;二是歐洲「戰與和」前景尚不可料,需要中國發揮「穩定器」作用;三……
- 軍事安全美韓強化延伸核威懾以及美韓同盟範圍的地區化趨勢,本質上都是北約安全思維開始在本地區擴散的表現。對中國來說,這將是改變東北亞地區安全架構現狀……
- 外交策略中美在重大戰略問題認知上似有相向而行的態勢。兩國用實際行動來兌現政策承諾,是止損戰略互疑、培育基本互信的關鍵一步。
- 能源環境美國搭建「凈零政府倡議」的戰略目標是在主要發達國家政府層面建立基於「2050凈零規則」的綠色聯盟,從而更有效地繞過聯合國多邊治理平台來主導全球氣候……
- 外交策略拜登用同盟關係綁架盟國、損害歐洲利益的做法,促使歐洲對跨大西洋同盟關係進行反思。但歐洲實現戰略自主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外交策略近日,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日本長野召開,此次會議旨在為5月召開的G7廣島峰會做準備,相關議題設置和各方言論可以視作廣島峰會的預演。
- 外交策略中美雙邊關係受美國對華認知和戰略嚴重偏差的影響難以得到實質性提升和改善,但美國以「戰略競爭」為主導的對華政策框架也難以得到美國國內所有涉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