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未來的兩條路2020-02-08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蘇萊曼尼少將在伊拉克被暗殺說明,包括政權更迭在內,美國針對中東動蕩地區的特定目標出現了危險的轉折。
展望下個十年的中美科技關係2020-01-1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目前不能確定十年後的中美科技關係是否會進入全面脫鉤狀態。中美科技競爭不僅是兩國之間的競爭,也將給全球帶來巨大影響。
對朝談判可能涉及的安全保障措施2019-12-19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對朝安全保障應與無核化進程同步發展,其內容將主要包括經濟安全保障、軍事安全保障、政治安全保障三大方面。
維護網絡空間穩定性的八項規範2019-12-18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在上月的巴黎和平論壇上,全球網絡空間穩定委員會就如何提供一個全面的網絡穩定框架發表報告。報告結合其他各方提出的規範、原則和建立信任措施,使其結論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美國人需要更多了解中國2019-12-17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國與國交往跟人與人交往同理,相互了解可以減少和消除誤解,去除誤解才能正確判斷對方的行為,從而做出得當的回應。
香港能否避免悲劇2019-12-04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香港所有的人都應該仔細反思結束暴力抗議的必要性,共同努力解決真正的問題。
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帶來多重傷害2019-11-28
李環(Li Hu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長
如果法案成為美國法律,無論對香港、對美國還是對中美關係和國際社會的利益都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加強危機管理是中美兩國的當務之急2019-11-22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在中美關係嚴重惡化的形勢下,軍事安全摩擦可能在兩國間引發更多軍事安全危機。中美雙方必須儘快採取措施,大力加強危機管理。
朝核問題緩中有憂2019-11-19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半島局勢雖然緩中有憂,但總體可控。各國需要高度警惕,防止不確定性因素帶來新的變數。
近期美國與東盟防務合作的新動向2019-11-19
杜蘭(Du Lan)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在東南亞意圖以南海問題為抓手,建立美國領導的多邊軍事安全網絡。但美國在中美關係中劃分敵友陣營的企圖不可能實現,東盟在中美間保持平衡依然是常態。
破解香港治理難題2019-11-19
李環(Li Hu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長
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是權力不同、分工不同的雙主體,目標都是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在通往這一目標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同心同德。
- 特朗普式反恐的困境2019-11-15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擊斃巴格達迪或許可以成為特朗普未來參選的政治籌碼,但不能掩蓋美國境內種族主義仇恨和恐怖活動正在持續增加的事實。
朝鮮無核化:一個巴掌拍不響2019-11-15
岳立(Yue Li) 盤古智庫東北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無論是美國還是朝鮮方面,對朝核問題及相關談判都採取了追求「一勞永逸」的策略,然而分階段推進無核化才是唯一的選項。
特朗普會拋棄台灣嗎?2019-11-08
郝志堅(Dennis V. Hickey) 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
歷史表明,為實現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華盛頓會在必要時犧牲台灣的利益。如今,台灣也許發現自己將受美中貿易戰的附帶傷害。
如何緩解中美科技競爭的安全困境2019-10-3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貿易戰的降溫給兩國解決其他領域問題帶來了窗口期。兩國有可能化解科技競爭中的安全困境,讓競爭變得更加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