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空間威懾2019-06-10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網絡時代實施威懾的關鍵,在於認識到並不存在一種能應對所有攻擊的手段。從這個角度看,「持續接觸」是對武器庫的一個有用補充。
- 特朗普在軍事安全領域對華壓力近期明顯加大2019-05-24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政府在軍事安全和軍備裁減領域持續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已經成為中國處理中美關係時不可迴避的問題。
- 台灣政治動蕩加劇給華盛頓帶來麻煩2019-05-16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展望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執政的民進黨及其對手國民黨都面臨多位候選人之間分裂的、勢均力敵的初選較量。而台灣政治動蕩的加劇,對華盛頓維持與台北和北京之間的謹慎關係構成了重大威脅。
- 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政治劇變的兩點啟示2019-04-29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政治劇變的啟示一是阿拉伯國家的社會政治轉型決不能忽視軍隊的作用,二是經濟發展和搞好民生才是一國政治穩定之本,也是國家治理和社會轉型中最富挑戰性的任務。
- 當前與未來的台海安全形勢2019-04-10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台海安全風險不斷上升,當年一些有益於制約危機升級的因素已不存在。台灣執政者不要錯估形勢,美國不要企圖打台灣牌,中國大陸在加強反台獨鬥爭的同時要堅持實行兩岸融合發展,給台灣人民帶來切實利益。
- 由中美軍費開支說開去2019-03-2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用中國軍費開支演繹出「中國威脅論」,令中國民眾不滿也不屑。
- 蔡英文還能利用兩岸議題操控民意嗎?2019-03-22
陳平平(Chen Pingping)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蔡英文近期在兩岸關係上的一系列動作,暴露了台灣當局面對島內外形勢和選舉壓力的焦慮,亦說明蔡英文對兩岸關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甚至島內民意的一廂情願和錯判。
- 超越《中導條約》2019-03-20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應該參加有關其核部署和目標選擇的官方會談,並像俄羅斯和美國一樣公開核彈頭和運載工具的數量。
- 美朝第二次首腦會晤何以無果而終2019-03-14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特朗普在朝核問題上的決策,與其本人在國內政治地位的強弱有直接關係。
- 美國與俄羅斯的網絡規則2019-03-11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在網絡領域,武器與非武器的區別也許只取決於一行代碼,或僅僅是計算機程序使用者的意圖。雖然這使網絡軍控條約談判十分棘手,但外交解決並不是不可能的。
- 科技冷戰為什麼行不通2019-03-07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科技冷戰不能解決導致中美科技差距不斷縮小的根本性因素。美國對中國採取科技遏制措施只會成為中國企業加速推動自主研發的外部動力。
- 美國想從阿富汗撤軍沒這麼容易2019-03-07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對特朗普從阿富汗撤軍的設想,阿富汗政府、美國政府內部和北約盟友並不認同。不管出現哪種情況,阿富汗問題在短時間內難都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 持久的美中貿易協議需要網絡安全共識2019-03-05
丹尼爾•艾肯森(Daniel Ikenson) 美國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朱歡(Huan Zhu)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網絡盜竊、網絡間諜和網絡恐怖主義問題可以通過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得到緩解。但不就合法的網絡安全政策達成一致,華盛頓和北京就有可能阻礙貿易、合作機會和技術的進步。
- 中國收購計劃在菲律賓引起強烈反彈2019-03-04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某造船巨頭的菲律賓子公司最近宣布破產。鑒於斯里蘭卡最重要的漢班托塔港所發生的事情,一些菲律賓戰略人士擔心蘇比克灣自由港特區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 過去一年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重大調整2019-02-19
吳心伯(Wu Xinb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過去一年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調整的一個中心是全面開展對華競爭,三個基本點是脫鉤、限制和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