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亞安全與實力格局的改變2019-08-30
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為了預防受到新型遠程導彈的威脅,作為交易的一部分,美國顯然願意接受朝鮮擁有中短程導彈。這讓日本感到緊張不安。
- 大陸是在收緊對台政策嗎?2019-08-26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大陸對台政策是明確而一貫的,那就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而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之私,不斷製造事端,破壞兩岸關係現狀,挑釁兩岸關係底線。
- 美國緣何再提菲律賓南海仲裁案2019-07-27
羅亮(Luo Liang)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再提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意在破壞南海當前向好的有利局面,也是美國日常輿論戰戰術的一次嫻熟利用。
- 新時代的中國軍隊希望成為全球秩序的穩定器2019-07-27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新版白皮書闡述了解決實力增長與防禦姿態之間矛盾的方法,這些方案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新時代的中國軍隊希望成為維護全球秩序和世界和平的建設性力量。
- 美國對伊朗的網絡攻擊可能改變了戰爭規則2019-07-05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將網絡攻擊視為一種對外政策工具,給網絡空間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損害了各國在網絡安全上的互信。
- 網絡空間威懾2019-06-10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網絡時代實施威懾的關鍵,在於認識到並不存在一種能應對所有攻擊的手段。從這個角度看,「持續接觸」是對武器庫的一個有用補充。
- 特朗普在軍事安全領域對華壓力近期明顯加大2019-05-24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政府在軍事安全和軍備裁減領域持續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已經成為中國處理中美關係時不可迴避的問題。
- 台灣政治動蕩加劇給華盛頓帶來麻煩2019-05-16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展望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執政的民進黨及其對手國民黨都面臨多位候選人之間分裂的、勢均力敵的初選較量。而台灣政治動蕩的加劇,對華盛頓維持與台北和北京之間的謹慎關係構成了重大威脅。
- 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政治劇變的兩點啟示2019-04-29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政治劇變的啟示一是阿拉伯國家的社會政治轉型決不能忽視軍隊的作用,二是經濟發展和搞好民生才是一國政治穩定之本,也是國家治理和社會轉型中最富挑戰性的任務。
- 當前與未來的台海安全形勢2019-04-10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台海安全風險不斷上升,當年一些有益於制約危機升級的因素已不存在。台灣執政者不要錯估形勢,美國不要企圖打台灣牌,中國大陸在加強反台獨鬥爭的同時要堅持實行兩岸融合發展,給台灣人民帶來切實利益。
- 由中美軍費開支說開去2019-03-2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用中國軍費開支演繹出「中國威脅論」,令中國民眾不滿也不屑。
- 蔡英文還能利用兩岸議題操控民意嗎?2019-03-22
陳平平(Chen Pingping)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蔡英文近期在兩岸關係上的一系列動作,暴露了台灣當局面對島內外形勢和選舉壓力的焦慮,亦說明蔡英文對兩岸關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甚至島內民意的一廂情願和錯判。
- 超越《中導條約》2019-03-20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應該參加有關其核部署和目標選擇的官方會談,並像俄羅斯和美國一樣公開核彈頭和運載工具的數量。
- 美朝第二次首腦會晤何以無果而終2019-03-14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特朗普在朝核問題上的決策,與其本人在國內政治地位的強弱有直接關係。
- 美國與俄羅斯的網絡規則2019-03-11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在網絡領域,武器與非武器的區別也許只取決於一行代碼,或僅僅是計算機程序使用者的意圖。雖然這使網絡軍控條約談判十分棘手,但外交解決並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