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需要「良性競爭」2020-01-10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談判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總結並歸納良性競爭的原則和規範對未來處理中美關係十分重要。
火星,地球2021-01-12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中國一直在太空科技領域進行大力投資,而美國的太空計劃似乎越發停滯不前。如果保持這一勢頭,中國或許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太空大國。
中美關係凍冰,但希望仍在2020-08-06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政治上,中美關係正處在建交以來最低點。雙方都需要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以重建信任。期待明年1月美國新一屆政府重新開啟中美對話。中美競爭不可避免,但需要建立一個框架來遏制對抗。
全球化與管理合作性競爭2020-07-06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儘管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稱之為新冷戰卻是一種誤導。雙方都應當尋找必要的「底部」和「安全網」,以建立起最適用於美中合作性競爭的框架。
夏威夷會談:摸索妥協的底線與空間2020-07-03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雖然蓬佩奧與楊潔篪的會談在日益升級的大國衝突背景下是一個令人歡迎的緩和跡象,但這次會談似乎只是給雙方提供一個機會,摸索對方在兩國諸多 存在分歧領域的底線。
面對中美關係惡化更需講策略2020-06-17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世界知識》雜誌編輯
中美關係正在發生的演化是戰略性和結構性的,而不僅僅是利益性的,在美國大選、全球疫情的特殊敏感期里,重大事件開始取代自然積累,成為塑造未來兩國關係形態的根本動力,中美關係全面失控危險越來越大。
華盛頓的對華政策和預言自我實現的風險2020-06-06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疫情加快了美國在軍事、經濟和傳播方面對中國的抵制,並使之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美之間存在着逐底競爭的巨大風險。
對華為開戰將毀掉美國半導體主導地位2020-06-07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特朗普政府最近試圖對中國電信技術龍頭企業華為公司關上大門,這打破了迄今為止國際合作的黃金標準。
競爭與新冠病毒2020-04-02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如果華盛頓繼續頑固堅持「美國優先」,放棄長期以來的國際領導地位,那麼新冠病毒只會加劇中美競爭,並可能削弱美國的全球地位。
「第一階段協議」和技術脫鉤2020-01-30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教授
中美技術競爭的後果之一是全球高技術供應鏈的脫鉤,這在短期內會讓所有人付出代價,但長期看實際上對整個世界都有好處。
中國對美實施主動「接觸政策」的必要性2019-11-27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美國的對華認知和政策意圖是在同中國和世界互動的進程中建構的,中國對美主動接觸政策符合中美關係穩定和發展的需要。
以進一步開放應對世界經濟大變局2019-11-07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全球化不可能逆轉,只會出現新的全球化。中國需進一步開放以應對世界經濟大變局,為新時代的全球治理和世界經濟企穩回升做出大國應有的貢獻。
安全問題很重要2019-09-25
艾江山(Karl Eikenberry) 斯坦福大學美國-亞洲安全倡議項目主任
安全和地緣政治對中美關係來說越來越重要,在處理中美爭端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以免對國際社會中的其他國家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對華認知陷入迷思2019-08-14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美國外交特別是對華認知的思維模式出了問題。中國需要了解美方所使用的認知透鏡,破解迷思,還原事實,澄清真相。
中美5G之戰會重蹈美日半導體競爭覆轍嗎?2019-07-03
王子月(Wang Ziyue) 海國圖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中美的5G競爭並不會像上世紀90年代的美日半導體戰一樣,以美國靠強硬地位簡單獲勝為結局。中美競爭也將比美日之間的摩擦更加複雜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