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劉遵義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第一階段協議」和技術脫鉤

2020-01-30
Ma-Shikun.jpg

1月15日,有關中美貿易爭端的“第一階段協議”在華盛頓簽署,兩國之間持續了近兩年的貿易戰暫時休戰。不僅對中國和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這都是最值得歡迎的進展。估計,我們將迎來一個相對平靜穩定的時期,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下降,這反過來將增加全球投資和消費,加快經濟的增長。

然而,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美國,這不是凈贏,當然也不是大贏。彼此的關稅讓兩國都蒙受了經濟損失,並且它們還將繼續蒙受經濟損失,因為“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並不意味着事情會恢復到從前的樣子,不會的。美國仍然對大約3600億美元的商品維持平均近20%的關稅,佔到中國輸美商品的60%以上。同樣,中國也將保持對美國近60%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徵收關稅。

事實上,無論絕對的還是相對的,相互加征關稅給中國造成的預估GDP損失都高於美國。由於美國持續徵收關稅,中國總的經濟損失估計相當於其GDP(2019年為14.3萬億美元)的1.44%,約為2060億美元。而中國持續徵收關稅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是其GDP(2019年估計達21.4萬億美元)的0.31%,大約在660億美元左右。不過,假如沒有“第一階段協議”的話,中國的經濟損失將達到GDP的2.4%,即3430億美元,美國的經濟損失將達到GDP的0.52%,即1100億美元。以上還不包括美國企業因為美國單方面限制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和服務而在生意上蒙受的損失。

另外,根據協議,中國承諾到2021年底以前增加進口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然而,中國此類採購必須基於商業考慮,並要符合WTO規則。這些採購本身不能被看作損失,因為中國對大豆和豬肉、石油和天然氣、飛機和先進半導體等產品有巨大的需求,及時從美國進口這些產品可以使嚴重的國內短缺得到緩解,使中國受益。

至少,有了“第一階段協議”,兩國彼此之間的關稅升級已叫停。雙方承諾早日展開“第二階段協議”磋商,並將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後出結果。它預示着貿易戰的戰場會有一年時間的相對和平。

貿易戰還令現有的技術供應鏈面臨脫鉤威脅。這不僅僅是由於兩國彼此徵收關稅,還因為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向中國出口高技術產品和服務。事實上,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因為朝鮮戰爭而對中國實行的高技術出口限制從來不曾徹底取消過。華為、中興和海康威視等中國高技術企業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實際上就是要阻止它們購買美國的高技術零件、設備和服務。建立“實體清單”的動機與中美之間的巨額雙邊貿易逆差沒有多大關係,在高科技產品和服務貿易方面,美國擁有巨額雙邊順差,停止此類貿易只會擴大美國的雙邊貿易逆差,而不是使之減少。美國限制對華高技術出口,其主要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考慮滯緩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這種技術脫鉤是中美在經濟、技術乃至地緣政治主導權方面有意無意競爭的體現,說明雙方缺乏互信。

實際上,此類做法會在短期內產生影響。例如,所有華為手機都採用谷歌安卓系統作為操作系統,而美國的那些限制讓它無法再這麼做。對華為來說這是它自己的“人造衛星”時刻,它意識到若要繼續留在手機行業,就必須為其手機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新的操作系統可能要一年左右時間才能完善,而開發人員可能再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開發出應用程序。與此同時,華為在美國差不多被禁,在歐洲也丟了業務。不過鑒於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以及仍然把“買得起”作為考量因素的發展中經濟體市場,華為手機業務會生存和繁榮,只不過在這期間它將付出額外的研發成本。

但“第一階段協議”沒有說明美國對華高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出口限制是否會取消,而人們的預期是這種可能性不大,兩國間爭奪經濟和技術主導地位的競爭會一直存在,成為“新常態”。對全球經濟脫鉤及其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現有全球高技術供應鏈的影響,相關討論繼續有增無減。

不過,脫鉤不只有代價,它還有潛在的好處,不幸的是,這些好處只有在中長期才會表現出來。其實,對全球來說,讓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至少能有第二供應源是個好主意。供應鏈不僅可能因為貿易爭端和地緣政治緊張中斷,也可能因為地震、海嘯和颱風等自然災害以及疫情而中斷。擁有第二供應源可能成本更高,但它為應對意外突發事件提供了保險,並有可能防止供應商過度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如果一家公司有多個潛在供應商,它的議價能力就會增強。脫鉤為成功培養第二供應商創造了條件。事實上,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高技術企業必須要不惜一切成本,找到非美國的第二供應源。

而這種短期陣痛可以變成長期的收益,因為走到最後,第二供應源不僅可以讓中國的高技術公司繼續像以前那樣做生意,它也可以服務於世界上所有的其他用戶。如果競爭者能夠提供類似的產品和服務,出口限制就百無一用了。這會制約一些高技術公司壟斷權力的行使,降低所有用戶的成本。

正如空客、波音兩家大型商用客機製造商讓全世界明顯受益一樣,存在兩個獨立但並行,而且相互兼容的5G無線通信系統不是壞主意,它將防止一家企業成為壟斷性5G設備與服務提供商。競爭只會讓全世界消費者以更少的成本享受到更高的福利。某些多樣化、分離和冗餘,實際上有利於整個體系的穩定和可持續,這樣,災難衝擊之下才不會一切全都垮掉。例如,對一個大國來說,國家電網可分離或許更好,這樣才不會全國同時斷電。

而且,隨着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興起,無節制的壟斷企業可以更多地盤剝消費者,因為它獲取到潛在客戶的大量信息,可以根據客戶的支付能力及願望對產品或服務價格進行個性化處理,針對每一位顧客實行完全的價格歧視,從而榨取它的所有消費者的余錢。只有通過有效競爭,也就是通過第二供應源,這種壟斷權力的濫用和完全價格歧視才能被遏制。

中美技術競爭的後果之一是全球高技術供應鏈脫鉤,這對所有人來說,包括中國的高科技公司,它們美國供應商,如谷歌和英特爾,以及全世界的消費者,在短期內都是代價高昂的。可從長期看,這實際上對整個世界都有好處。我們應當承認,短期內脫鉤也許不可避免,但我們要努力通過建立共同、開放的全球標準,來確保互通性。而長期來說,存在兩個必須相互競爭、提供類似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會讓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