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相秒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西方國家不該在南海問題上火上澆油

2019-09-18
r.jpg

近期,歐盟組織及英國、法國、德國連續就南海問題發表聲明,稱相關方單邊行動加劇海上緊張局勢,對海上安全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其中,兩份聲明中不僅再次提及所謂南海“軍事化”問題,並刻意強調2016年7月12日公布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雖未直接提及中國,但其實都含沙射影地將矛頭對準了中國。

但在此之前,歐盟國家對南海問題並未表現出多大興趣。那麼,歐盟國家究竟為何會選擇在此時發表兩份專門針對南海問題、並帶有明顯指向性的聯合聲明呢?

回溯近十年來歐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決策進程,不難發現,其背後動因不外乎美國操縱、日本挑唆、越南遊說等外部因素與歐盟內部持“反華”強硬立場政客的聯合推動所致。其一,美國一直希望英、法等歐盟國家能在南海問題上予以配合、協助,聯合遏制中國,助其維繫在西太平洋地區日益削弱的壓倒性制海權優勢地位。其二,越南也亟需歐洲國家的各種援持,包括法理、外交、戰略威懾和資源開發等。尤其在萬安灘海域非法單邊油氣勘探開發遭遇來自中國的強大阻力之後,越南迫切需要西方社會為其蠻橫、強硬的單邊行為“打掩護”和提供“道義”上的支持。其三,日本作為G7成員國,曾是推動將南海問題納入G7會議議程的主力,其基本考量與越南相似,即藉助外力,有意使中國在處理周邊海洋問題上有所顧忌、多面受敵,牽制中國在東海及周邊的戰略投入。

歐盟國家的兩份南海聲明確使中國背負了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也給中歐關係埋下陰影。但令人擔憂的是,歐盟國家顯然低估了這兩份看似“不痛不癢”卻帶有明顯“指責中國、聲援越南”深層次意味的聲明所帶來的巨大負面效應。一則,歐盟國家的“選邊站”無疑極大助長了某些聲索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油氣勘探與開發等單邊行動,增添了海上緊張局勢發展的消極因素。二則,歐盟國家的立場在一定度上加劇了南海地區自2010年以來居高不下的圍繞領土主權和海洋管轄權主張的民族主義情緒。再則,結合英、法兩國在去年和今年連續多次派遣軍艦進入南海開展軍事活動,此次聲明可以說是歐盟國家正式介入南海問題的“宣示檄文”,而南海地區的大國權力遊戲將因此愈演愈烈。

正如地緣政治學家所普遍強調的,南海是“亞洲的地中海”,在東亞乃至世界權力格局演變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作用伴隨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日本、韓國等)和中國日益成長為世界性強國而漸漸得到強化。在此背景之下,當下的南海問題早已不是單純的中國與東盟四國間圍繞島礁領土主權和海域管轄權爭議,而漸漸演變為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域內外國家爭權奪利的工具,地區各國人民樸實的愛國情緒則被部分國家和政治掮客當做謀取私利的掌中“棋子”。

然而,西方世界似乎更應該明白東亞民族主義的興起及民族主義泛濫的可怕。經歷了數百年的殖民歷史,包括中國、越、馬、印尼等在內的東亞國家對於領土主權和海洋管轄權的完整有着更為強烈的訴求。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里,這種難以抹滅的民族歷史記憶和國家情感認知隨着南海問題的發展而漸漸被激起。而歐盟國家的這種挑唆無疑再次強化了地區各國民眾的“被殖民”記憶和感傷。這種民族主義情緒的不斷擴散蔓延已經成為當下南海局勢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各國決策者必須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

誠如中國所提出的,南海本該是“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火上澆油”正在破壞這一願景。歐盟不應該甘願成為美國及部分國家與中國在南海展開競爭的籌碼。中歐之間不論是在經貿層面,還是政治安全互信領域,事實上都是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歐盟國家似乎不應拿業已建立的密切經貿、人文合作關係當賭注,讓南海問題成為雙方關係發展中的一道“坎”。

同時,對於南海的未來究竟該由誰說了算,中國與東盟國家應該有自己的打算。就當下而言,包括中國在內的11國應該抓住“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加速推進這一契機,構建起本地區各方共享主導權的基於規則的地區和海上秩序,這是實現南海和平願望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