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美軍費開支說開去2019-03-2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用中國軍費開支演繹出「中國威脅論」,令中國民眾不滿也不屑。
蔡英文還能利用兩岸議題操控民意嗎?2019-03-22
陳平平(Chen Pingping)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蔡英文近期在兩岸關係上的一系列動作,暴露了台灣當局面對島內外形勢和選舉壓力的焦慮,亦說明蔡英文對兩岸關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甚至島內民意的一廂情願和錯判。
超越《中導條約》2019-03-20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應該參加有關其核部署和目標選擇的官方會談,並像俄羅斯和美國一樣公開核彈頭和運載工具的數量。
美朝第二次首腦會晤何以無果而終2019-03-14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特朗普在朝核問題上的決策,與其本人在國內政治地位的強弱有直接關係。
- 美國與俄羅斯的網絡規則2019-03-11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在網絡領域,武器與非武器的區別也許只取決於一行代碼,或僅僅是計算機程序使用者的意圖。雖然這使網絡軍控條約談判十分棘手,但外交解決並不是不可能的。
科技冷戰為什麼行不通2019-03-07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科技冷戰不能解決導致中美科技差距不斷縮小的根本性因素。美國對中國採取科技遏制措施只會成為中國企業加速推動自主研發的外部動力。
- 美國想從阿富汗撤軍沒這麼容易2019-03-07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對特朗普從阿富汗撤軍的設想,阿富汗政府、美國政府內部和北約盟友並不認同。不管出現哪種情況,阿富汗問題在短時間內難都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持久的美中貿易協議需要網絡安全共識2019-03-05
丹尼爾•艾肯森(Daniel Ikenson) 美國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朱歡(Huan Zhu)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網絡盜竊、網絡間諜和網絡恐怖主義問題可以通過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得到緩解。但不就合法的網絡安全政策達成一致,華盛頓和北京就有可能阻礙貿易、合作機會和技術的進步。
中國收購計劃在菲律賓引起強烈反彈2019-03-04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某造船巨頭的菲律賓子公司最近宣布破產。鑒於斯里蘭卡最重要的漢班托塔港所發生的事情,一些菲律賓戰略人士擔心蘇比克灣自由港特區會遭受同樣的命運。
過去一年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重大調整2019-02-19
吳心伯(Wu Xinb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過去一年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調整的一個中心是全面開展對華競爭,三個基本點是脫鉤、限制和施壓。
朝鮮國內因素是推動半島無核化進程重要基礎2019-02-02
王付東(Wang Fudong)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所副研究員
從朝鮮國內因素看,無核化進程有可能取得重大進展,而且這種進展可能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
菲律賓尋求重置美菲聯盟2019-02-02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菲律賓宣布將審查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從而引起人們對菲美、菲中未來關係的質疑。但這次審查也為菲美兩個盟國提升合作關係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
- 《導彈防禦評估》報告挑起軍備競賽2019-02-02
樊高月(Fan Gaoyue) 四川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退役大校、前首席專家
美國2019年《導彈防禦評估》報告是在挑起軍備競賽,不利於世界和平、穩定、合作和發展,應該堅決予以拒絕。
與擁核的朝鮮建立可以接受的關係2019-02-01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華盛頓對朝鮮「全面、可核查、不可逆」無核化的固執要求,有可能是即將到來的第二次峰會失敗的主要危險。華盛頓需要放棄朝鮮全面棄核的烏托邦目標,追求一個更現實的目標。
如何看待英國擴大在南海的軍事存在2019-01-18
陳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南海已經進入大國權力競爭時代,英國擴大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這一態勢,但還談不上具有決定性或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