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丹尼爾•艾肯森 美國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朱歡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持久的美中貿易協議需要網絡安全共識

2019-03-05
b.jpg

美國和中國不久後達成貿易戰休戰協議的希望很大。最近有報道顯示,雙方正就六項議題達成一致:網絡盜竊和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市場准入;匯率干預;農產品市場准入;非關稅貿易壁壘。考慮到兩國政府在網絡安全名義下採取的措施導致雙邊關係反覆出現摩擦,不就這一領域達成協議將是一個重大過失。

網絡盜竊、網絡間諜和網絡恐怖主義可以通過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得到緩解。但在什麼才是合法的網絡安全政策這個問題上不達成一致的話,華盛頓和北京就會繼續單方面採取降低風險的強制性政策,其代價將是阻礙貿易、合作機會和技術的進步。如今,在下一場貿易戰一觸即發的雙邊關係下,雙方就如何評估管理網絡風險和應對安全漏洞而達成的協議要想提供真正的安全並減少摩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以保護關鍵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免受惡意網絡行為破壞為借口採取了一些專制政策。中興和華為最近成為讓美國人把它們與貿易戰聯繫在一起的家喻戶曉的名字,不過,這些中國信息通信技術公司多年來一直就是各個美國政府機構的眼中釘。

美國政府勸告美國的電信公司說,如果想參與聯邦政府資助的基礎設施建設,它們就應該把供應鏈當中的中國信息通信技術清除掉。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多次提出中國信息通信技術公司收購美國公司的安全問題。過去幾年當中,美國的撥款法案加入了禁止某些聯邦機構採購或使用中國公司製造的信息通信技術產品的條款。最近頒佈的《國防授權法案》還禁止獲得聯邦資助的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購買華為設備。據報道,特朗普總統已經在考慮一項行政命令,以國家安全為由在美國全面禁止華為和中興的產品。

與此同時,以網絡安全的名義,中國政府一直在起草新的法律,為的是跟上科技行業的飛速發展。然而,這些政策即使不是專制性的,卻也缺乏透明度。經過十多年的自主創新不斷發展,以及實行旨在推動中國取得全球技術優勢地位的其他產業政策(如“中國製造2025”),中國政府最近開始實施一系列法律,要求信息通信產品和組件在“安全上可控”。這可以意味着任何事情。

隨着中國政府考慮替代產品的成本和好處,這些法律有可能要求實行侵入式安全審查,而這種審查的廣度、深度和一般標準仍不明確。此外,《網絡安全法》還要求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運營商使數據本地化,在外國企業和政府的強烈反對下,這一要求目前尚未執行。中國還在起草新的《外國投資法》,預計內容將包括新的國家安全審查程序。如果美國公司能夠介入這個過程,那豈不是一件好事?

與美國一樣,中國也擔心網絡安全問題,並正在制定自己的政策。這是一個機會,讓兩國政府共同合作,確保這些法律被客觀地用於合法安全目的,而不是成為經濟保護主義的借口。美國如何推進其網絡政策,無疑將影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規則設立。例如,根據最近頒佈的《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必須在審查外來投資的過程中考慮潛在的收購對網絡安全的影響。中國也可能這樣做。果真如此的話,了解審查有可能包括哪些內容,將符合美國公司的利益。

上個月,美國官員否認政府有義務提供證據,來支持它有關華為構成安全威脅的說法。從技術上說也許確實沒有義務,但美國公司難道也希望中國政府採用這種標準嗎?美國公司和中國公司正在各個技術前沿展開競爭,包括5G、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以安全為借口封殺合法競爭對手,這種做法應該引起美國公司的關注。至於華盛頓和北京,它們應該明白,這麼做也許短期內有利於本國企業,但從長遠看它將破壞技術生態系統,有可能使標準碎片化,並把全球市場分割成彼此競爭的勢力範圍。這一後果的實際成本和機會成本將是十分巨大的。

網絡不法行為是對國家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的真正威脅,各國政府有合法的利益和義務保護國家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但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不可能好像不需要進行權衡一樣憑空產生。信息通信技術產品是21世紀經濟的基礎構件,因此網絡安全政策必須努力取得適當的平衡,在保護這些資產的同時不無謂地阻撓創新和經濟增長。

美國封殺某些中國的電信產品,而中國對美國產品進行既不明確又可能是無限度的審查。這提供的是虛假安全感,代價是供應鏈的碎片化。相反,中美兩國政府應同意建立一個基於最佳商業實踐的框架,將所有信息通信技術產品納入一個客觀的、統計上有效的網絡安全評估體系。這種體系更有可能抑制保護主義,同時帶來真正的網絡安全和更持久的經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