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朝鮮無核化幾乎不可能實現?2018-06-28
崔磊(Cui L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朝鮮實現無核化?別期望太高。
- 中國南沙部署新型導彈系統或成為地區轉折點2018-06-15
史蒂文·斯塔什維克(Steven Stashwick ) 紐約獨立作家和研究人士
據報道,中國在南沙群島三座島礁上部署的新型導彈系統可以瞄準南海南部幾乎任何船隻和大多數飛機。這極大地改變了該地區的戰略環境。這些導彈的部署意味着中國在南沙群島的前哨基地不再僅是理論上的軍事威脅,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 印太時代來臨2018-06-14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在近期的香格里拉對話上,三種關於印太地區的不同敘事浮出水面。哪一種將成為主導這一日益重要地區的治理範式?
- 名中玄機:印度太平洋的變化2018-06-13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東京自由撰稿人
美國軍方將原來的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這僅是一次單純的更名,抑或是一個預示着印太地區結盟架構出現變化的更加意味深長的信號?
- 無核化的「風險管理路線圖」2018-06-11
瑪麗亞·羅薩麗亞·科杜蒂(Maria Rosaria Coduti)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博士研究生
「特金會」舉行之前,美朝雙方對於如何實現無核化仍有分歧:究竟是分階段去核,還是以徹底且不可逆的方式去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提出了無核化三步走「路線圖」,主張對無核化進程實施風險管理。
- 安倍領導下的日本安全戰略轉移2018-04-23
梅爾•格托夫(Mel Gurtov) 《亞洲觀察》雜誌高級編輯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舉行了第六次會見。特朗普政府支持安倍令日本恢復「正常」國家的設想,這樣的日本將承擔更多軍事職責,尤其在遏制朝鮮和中國方面。
- 南海事態發展的戰略意義2018-04-13
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南海的事態發展對印太地區和國際海洋秩序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它還突出表明,對海上和平與安全的最大威脅來自單邊主義。
- 「自由開放印太戰略」的軍事維度2018-04-03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旨在通過深化軍事聯盟和戰略夥伴關係來遏制中國的威嚇行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日本已經加強了與美國和印度等夥伴國家的軍事合作,來抗衡在習近平領導下的北京愈發激進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 我看「中國威脅論」2018-03-23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崩潰論」是一體兩面。如果說「中國崩潰論」業已成為國際笑柄,那麼「中國威脅論」遲早也會被公正的國際輿論所唾棄。
- 中國有限的軍事實力2018-03-22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最近中國宣布將2018年軍事預算開支增加8.1%,這是近年來最大增幅。但它所反映的只是連續性,而非不祥之兆。
-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2018-03-19
李若谷(Li Ruogu) 中國和平發展理事會副理事長
西方媒體不是不了解情況,它們炒作中國軍費是為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製造依據。
- 美國核戰略新態勢值得警惕2018-02-13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賈春陽(Jia Chuny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美國國防部2月2日發佈的《核態勢評估》報告系統闡述了特朗普政府的核戰略。該報告進攻性和冷戰色彩十分濃厚,也非常危險,因而值得警惕。
- 美國2018年核態勢審議報告的背後玄機2018-02-09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美國2018年核態勢審議報告數次提及中國軍力的增加,聲稱必須為核現代化投入更多資金以應對這些假想的威脅。本傑明·雷諾茲分析了這份文件中有關中國的關鍵部分。
- 美國新的「航行自由行動」是否預示南海緊張升級?2018-02-01
伊恩·斯托里(Ian Storey) 新加坡尤索夫·依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1月17日星期三,美國海軍一如所料地在南海進行了「航行自由行動」,其導彈驅逐艦「霍珀」號進入斯卡伯勒淺灘(黃岩島)12海里範圍。
- 為何美國對朝發動有限軍事打擊是下策2018-01-26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當探討美國對朝鮮可能發起的有限軍事打擊時,我們不要忘記戰爭與生俱來的不可預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