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東海對抗被低估的風險2017-12-21
何瑞恩(Ryan Hass) 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約翰•桑頓中國中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與南海爭端相比,對於東海問題的關注度相對較低,但東海地區爭端或許會帶來更大風險,將美國拖入與中國的衝突之中。
- 朝鮮近期導彈試射會增加談判機會嗎?2017-12-05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平壤或許只是想向美國公開表明,它願意做一次外交上的努力。
- 特朗普對伊新政使伊核協議存廢生變數2017-10-24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10月13日,特朗普宣布針對伊朗的新戰略,這使伊核協議的存廢出現變數,也令大西洋兩岸關係產生新的裂隙。
- 特朗普任內中美網絡合作趨向務實2017-10-23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的圓滿啟動讓我們對中美合作有着更高的期待,使兩國有可能在更廣泛的社會治理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 南海:中國與俄羅斯的趨同和分歧2017-10-19
伊恩·斯托里(Ian Storey) 新加坡尤索夫·依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在南海,俄羅斯與中國未曾也不想結成正式聯盟。然而,它們同意就利益一致的國際問題進行合作與協調,而在利益不一致特別是關係到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它們同意不彼此為敵。
- 南海出現新斷層2017-10-18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就任總統帶來的最大地緣政治衝擊之一,是東南亞主權聲索國之間的戰略關係出現戲劇性調整,尤其是菲律賓和越南。一個正在形成的、看上去頗有前途的聯盟,雙方關係突然低度緊張,兩個主角為如何更好應對中國在南海的威脅發生了公開衝突。
- 理解拉斯維加斯槍案的若干關鍵詞2017-10-12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持槍權的個體化及全民持槍的現實,已經不具有對抗暴政的實際意義,反而成為危害美國民主政體及社會安全的「潰堤蟻穴」。
- 科技與資源共享應成為南海問題解決方案2017-10-12
萊昂納多·迪尼奇(Leonardo Dinic) 克羅地亞研究所(CroAsia Institute)顧問
過去,航行自由行動和國際法院的判決都未能阻止中國在南海的冒進。現在該是資源專家和環保主義者引領外交努力促進中國與鄰國進行區域合作與協作的時候了。美國和國際社會應鼓勵通過資源開發和科技解決方案解決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爭端。
- 朝核危機:特朗普總統應想新招2017-10-11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朝核問題已成為一個嚴重迫切的問題,關係東北亞乃至全球的和平安全,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應負起責任,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不能逞一時口舌之快而激化矛盾,不計後果。
- 中國對朝政策(即將)發生變化?2017-09-28
孫韻(Yun Sun)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
中國在朝鮮問題上進退維谷,但該國對朝政策的任何更改,都需要它從根本上改變對當前局勢的利弊權衡。朝鮮更多的挑釁不會讓中國改變政策,除非這些挑釁一定會導致戰爭。不理解這個關鍵點,世界就會繼續對中國的應對不足感到失望。
- 如果中美軍艦相撞2017-09-19
周波(Zhou B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美國為了在西太平洋巡航,正消耗着不堪重負的海軍資源。這些巡航毫無意義,只會增加與中國海軍發生衝突的風險。
- 如何破解朝鮮難題2017-09-19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隨着美國在朝鮮半島政策策略的失敗,該地區蒙上了一層不詳陰影,同時也出現了和平的機會。
- 新美中軍事協定無法緩解任何危機2017-09-18
史蒂文·斯塔什維克(Steven Stashwick ) 紐約獨立作家和研究人士
弄清楚美國和中國新近簽署的溝通框架「不是」什麼很重要。它「不是」一個危機解決機制,雙方名義上已經存在一個類似機制。相反,這一溝通框架將在兩軍參謀人員之間建立一個對話機制,作為現存雙邊對話機制的補充。這種情況意味着,美國作為這些措施的發起者才是最擔心「誤判」或危機升級的一方。
- 俄印關係的新走向2017-09-15
張海祥(Zhang Haixiang) 中思研究所 (Sinothink Institute) 研究總監
在中印二國今年6至8月就洞朗邊界糾紛期間,印度與美國和日本在7月舉行了海軍演習,印美二國並將會在9月再次舉行軍事演習,而俄羅斯則宣布和印度將會在今年10月舉行軍事演習。從前蘇聯時代始,俄羅斯和印度的關係都一直保持緊密的發展,印度的常規軍備有6成從俄羅斯購入,俄羅斯更引薦印度成為「金磚國家組織」成員之一。但近年來通過日本的拉攏,印度跟美國和日本的關係「漸行漸近」。
- 「南海行為準則」緣何備受關注2017-09-15
羅亮(Luo Liang)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為什麼要制定COC,它與DOC有何關係,它的性質是什麼?眼下當務之急是各方全面有效落實DOC框架下的務實合作,以合作促發展,為COC的最終制定創造必要條件和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