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相秒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轉向還是「再平衡」?越南對美安全合作內有深意

2018-11-08
c.jpg
在訪問越南河內期間,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會見了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

10月16日,美國防長馬蒂斯借參加東盟防長擴大會議之機再次訪問越南。這無疑是再次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美越正致力於進一步強化雙邊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很多人將近來越南與美國不斷緊密的軍事安全合作視為越共在中美之間尋求大國平衡的政策實踐。但事實上,南海地區權力結構依然維持“一超多元”格局,美國主導的“雙邊+多邊”、“同盟+夥伴國”安全架構對地區安全事務依舊保持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對本地區安全秩序的影響仍受南海爭端、制海權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勢力均衡並未發生根本性調整。但越南對中美在本地區力量對比的認知卻發生了變化,其對外安全戰略似乎正在轉向,這從越美日益緊密的安全合作中可窺一二。

越南安全戰略的轉向

在越南看來,中越存在南海島礁主權和海域管轄權的爭端,且陸地接壤、隔北部灣相望,不論是從能源等利益訴求出發,還是基於戰略上的考量,中國都是其最大的外部安全威脅。

越南的戰略轉向在2014年就已顯現,經過四年多的醞釀和雙邊磨合之後,從2017年開始逐步明朗。尤其2014年對於中美越三邊關係是個重要的轉折點。2014年上半年,中越圍繞中海油“981”鑽井平台在西沙群島中建南海域的油氣勘探展開了一系列外交、輿論及一線較量。越南顯然強烈意識到與中國的海上力量差距,同時也再次領教了中方推進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維護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和意志。同時,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國宣布開始在南沙海域開展大規模的島礁建設工程。這兩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越美兩國的敏感神經,也使美國拉攏越南、提升雙方軍事安全合作有機可乘。

正是基於這種威脅的判斷,越南強化對美軍事安全合作行為的背後就不止是簡單地尋求中美等大國在這一地區的“再平衡”。

中國是兩國合作的共同“針對目標”

對越南而言,面對中國的挑戰,除了通過東盟渠道聯合南海地區其他小國之外,採取依靠地區另一大國——美國的“聯盟策略”來抵消與中國的實力不對稱劣勢便成為重要選項。而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在南海的一系列舉措已經對現有地區權力格局構成挑戰。美國恰巧可以利用越南作為消耗中國戰略資源、分散中國精力、堵截中國向南海之外地區延伸力量的“馬前卒”。

從2016年美國全面解除了對越南的武器禁運開始,美越軍事安全關係雖經歷從奧巴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的轉變,但始終“快步走”。目前,從防務部門的高層會晤、美航母和艦船訪問金蘭灣和峴港,到就提升安全合作、強化海上安全協作達成系列共識,在短短的四年里越美在安全領域的合作經歷了質的飛躍。

這種質的飛躍背後是基於兩國對中國“威脅”的共同判斷,尤其是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武器部署等系列舉動的一種回應。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觀念將伴隨着中國在南海的每一次行動而更加強化,並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換言之,不論中國在南海採取何種政策,美越都將做出同一種判斷:中國“威脅”在擴大。反之,兩國也將藉此進一步加強軍事安全互動。

地區安全秩序將由此被打破

美越日益緊密的軍事安全合作將不可避免地打破南海地區已有的安全架構。長期以來東盟國家都奉行“大國平衡”戰略,即使面對中國影響力不斷增長,東盟國家安全戰略慢慢向美國方面傾斜,但這種傾斜是相對有限的,終將保持一種“天平式”的動態平衡。越南的戰略轉向明顯將打破中國-東盟-美國間的互動結構,地區安全秩序演變將出現“美強中弱”的局面。

南海地區冷戰結束以來的和平與穩定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本地區力量結構大致維持了一種以東盟為中心、域外大國相互角力的動態平衡。假若越南為了謀求在南海更大的戰略和資源利益訴求而進一步轉向,甚至與美國建立“准聯盟”式的合作,那麼現有的力量結構和安全架構勢必都將遭到破壞。這對於本地區而言將意味着動蕩與不安,值得各方共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