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無核化的「風險管理路線圖」

2018-06-11
4.jpg

目前看,“特金會”下周將在新加坡聖淘沙舉行,板門店和新加坡都在為此加緊籌備。然而,讓這次歷史性會面蒙上陰影的是雙方能否就無核化問題展開建設性討論(華盛頓觀點是“朝鮮的”無核化,而平壤觀點是“朝鮮半島的”無核化)。

談判桌上的朝鮮領導人很清楚無核化意味着什麼。今年3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次會面時,金正恩明確將無核化定義為一個可以被解決的問題——只要美國和韓國採取漸進的同步措施,對朝方的努力做出回應。而在談判桌另一側,美方心裡想的卻是所謂CVID模式,即朝鮮“完整、可驗證和不可逆地廢除”核計劃。按照這種模式,正如美國防長詹姆斯·馬蒂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峰會會場外的表態,平壤只有採取永久性措施終止核計劃,對它的制裁才能解除。

第一種關於無核化的想法,需要一個長期的分階段過程;第二種設想則是更直截了當地解決問題。不過,美國的立場並不那麼簡單,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副總統邁克·潘斯和特朗普總統各說各話,甚至相互矛盾。他們的發言引起人們的困惑。最近幾天,美國總統本人暗示了美國立場的變化。事實上,他已經認識到與朝鮮達成核協議(這是他會晤金正恩的主要目的)也許需要不止一次峰會。“這會是一個過程,”特朗普說。

今年5月,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CISAC)發佈了一份“有技術見地的朝鮮無核化路線圖”建議報告。報告作者是西格弗里德·赫克(他是唯一獲准多次參觀朝鮮鈾濃縮設施的“西方人”)、羅伯特·卡林和埃利奧特·塞爾賓。

在提供路線圖細節之前,這些作者警告華盛頓“很難想像金正恩會同意”當前這種和敘利亞問題談判所討論的模式類似的CVID無核化要求。相反,美國“必須為階段性方案做好準備”,而這恰恰是金正恩所尋求的。他們還提出,把核裝置運出朝鮮的想法有危險,“武器必須由組裝它們的人來拆卸”。此外研究人員表示,“美朝彼此之間巨大的信任赤字”很可能促使平壤在會晤達成的任何協議中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正如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的報告所描述,過去17年中,美國歷屆前政府在和朝鮮打交道的時候都採取了規避風險的策略。也因此,允許金氏政權保留民用核計劃與和平空間計劃(二者因其實際意義和象徵意義受到平壤的高度重視),這種考慮在白宮向來沒有市場。鑒於這一策略沒有能夠終止和(或)逆轉朝鮮的核導計劃,報告敦促對無核化採取風險管理的辦法,即區分哪些資產與行動會構成最大風險,哪些是可以被管控的。它基於這樣一種認識:首先,朝鮮政權永遠不會放棄它的全部核技術;其次,這些核技術當中的某些技術“並不成為一個問題”。

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的研究團隊確定了與朝鮮核導計劃有關的八個大類(核武器、核部門人員、核試驗、導彈試驗、鈈、聚變燃料、鈾濃縮、零出口)和22種設施或活動,然後列出十年框架內的三階段風險管理路線圖。第一年為“暫停”階段,第二到第五年為“遏制”階段,第六到第十年為“清除”階段。每個階段的實際持續時間取決於政治走勢。該方案的優勢在於,各方在經歷路線圖的不同步驟時仍會建立信任併產生相互依存關係,這兩者是有效解決核問題的基本要素,因為它能讓朝鮮感覺不那麼受威脅。

第一個“暫停”階段主要是針對最直接的風險。為此,報告敦促朝鮮停止核試驗,停止中遠程導彈試驗,停止鈈和高濃縮鈾的生產,停止核武器、核材料或核技術出口。研究人員認為,適度的核查措施可以使朝鮮出於和平與民用目的保留部分核計劃所蘊含的風險受到管控,也便於相關人員在美韓科學家的協助下向民用核活動過渡。

第二階段,必須申報和削減核武器,拆除5MW核反應堆、氚反應堆和熱室,申報隱蔽的離心機設施並接受檢查。然後朝鮮必須加入《導彈技術控制協定》。

最後階段包括徹底清除核武器、鈾、鈈和離心機,銷毀隧道和導彈,拆除試驗用基礎設施和再處理設施,加入《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和《核不擴散條約》。

作者們強調,實施路線圖具體步驟的相關談判十分重要。而他們的結論認為,過去六個月韓朝、朝美之間的對話氣氛有助於實現“數十年來難以想像”的任務。

如果美國繼續參加對話,考慮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建議的分階段漸進方法,在朝鮮每次承諾向無核化邁進一步的時候都給它提供補償,那麼最終朝鮮也許會覺得它的安全“有賴於核武器以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