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付東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所副研究員

朝鮮國內因素是推動半島無核化進程重要基礎

2019-02-02
c.gif

近日,美朝宣布2月底將進行第二次首腦會晤,為此雙方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工作會談。目前朝鮮官方對美朝談判消息緘口不言,一向在推特上放言無忌的特朗普總統也對此保持長時間沉默,偶有表態也是淺嘗輒止。美朝談判基本上繞開了官僚階層,領導人及核心幕僚親自沖在談判前線。這種談判方式容易避開輿論和官僚機構的干擾,更可能達成一些實質性成果。

美朝的沉默呈現出大事件發生之前的寂靜,也因此引發外界的種種揣測。這些意見中,批評或質疑美朝雙方只是“演戲”而並非實質推動無核化進展的聲音居多。從查缺補漏、避免無核化談判走彎路的角度來看,這些批評有利於完善談判方案,推動無核化進程沿着正確軌道前進。但若只是憑刻板印象盲目唱衰,甚至試圖用輿論干擾談判,則無益於推動無核化進程。總而言之,批評者的基本邏輯是現實主義的觀念,即主權國家的根本目標是生存和安全,因此朝鮮無論如何也不會棄核。殊不知,按照同樣邏輯也能推導出另外的結果。如果一個國家的生存和安全因為擁核而受到巨大威脅,那麼該國很可能棄核保生存。畢竟核武器不是一個國家的終極目的,生存才是。另一方面,目前評判朝核形勢的觀點多數是圍繞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等結構性角度展開。在結構性環境並無根本變化的情況下,似乎看不到朝核問題有積極進展的理由。然而,這種視角忽略了朝核問題的最主要當事者——朝鮮自身因素的作用。

除了特朗普政府對朝政策的新變化這一外在因素外,朝鮮自身因素是推動朝核問題出現重大轉變(並且很可能是戰略性轉變)的重要原因。

首先,從政治、經濟、外交等多方面看,朝鮮從來都不是一個內向封閉的國家。朝鮮迫切需要改變目前的孤立處境,這是半島無核化仍有希望的重要保障。外界評估朝鮮常常基於朝鮮是封閉國家這一內在前提,這對於理解朝鮮的政策選擇非常有害。基於這種觀念,外界認為朝鮮為了擁核能夠也願意承受長期的國際制裁、孤立和封鎖,也會認為朝鮮不可能改革開放,甚至認為改革開放會威脅朝鮮政權的存續。而實際上,朝鮮自建國之初就是一個外向國家。除了1990年代的苦難行軍時期,朝鮮經濟上的外向程度一直很高。除了與中國、蘇聯、東歐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經濟往來,朝鮮在上世紀70年代還與西方國家保持密切的經貿往來,西方國家對朝借貸和貿易一度占朝鮮外債和外貿的一半。在冷戰時代和近十多年,朝鮮的外貿依存度(外貿額佔GDP的比重)長期高達30%以上,比今天的中國和日本還要高。外援、外債、外貿可以說是冷戰時期支撐“朝鮮經濟奇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支撐當今朝鮮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外交上,朝鮮長期在國際舞台上縱橫捭闔,其領導人的世界觀也絕非謀求苟安、孤立於世界。金正恩今天在國際舞台上的長袖善舞、揮灑自如絕非憑空而來,而是有其外交傳統。基於上述因素,可以說外界低估了朝鮮對外開放的意願以及擁核給朝鮮帶來的負面影響。擁核導致的國際孤立和制裁,使朝鮮與周邊國家特別是韓國的競爭中越落越遠,朝鮮有迫切改善國際環境、扭轉被動局面的客觀需要。

其二,朝鮮現任領導人的政策觀念對於半島無核化進程有重要影響。金正恩上台前六年執行的“經濟與核武並進路線”雖然看似與金日成時代的“經濟與國防並進路線”、金正日時代的“先軍路線”有類似之處,但實則有根本性的區別。朝鮮《勞動新聞》曾經評價稱,“新的並進路線的真正優越性在於,在不增加國防費用的前提下,通過提高戰爭威懾力量和防衛能力的效果,來實現將主要力量投入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實際上就是通過在核武上的有限投入,減少在整個國防領域的巨量投入,增加在經濟領域的投入,這已經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它與此前朝鮮將主要資源投入國防建設的做法有明顯區別。金正恩多次公開承認本國經濟發展不理想,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眾生活、加大改革力度和在全國各地設立20多個開發區。這些姿態並非空穴來風和政治宣傳,而是朝鮮領導人對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構想和預備。

其三,朝鮮通過近期一系列無核化姿態改善了本國的國際處境,這與此前因為發展核導而遭世界冷落大相徑庭。這種良性互動,有利於推動朝鮮對外觀念的積極變化和半島無核化的進展。朝鮮若就此在無核化問題上倒退,反而會令其國際信譽和國家利益嚴重受損,也會對朝鮮的政策選擇構成約束。

總之,從朝鮮國內因素來看,無核化進程有可能取得重大進展,這種進展可能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