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鄭羽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在軍事安全領域對華壓力近期明顯加大

2019-05-24
g.jpg

5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電話交談,內容不僅涉及當前美俄關係的諸多領域,而且也包含了美國的對華政策。可以認為,這是特朗普大國外交和全球戰略諸多基本原則的進一步展示,引起了中國朝野的高度關注。

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介紹此次通話內容時談到,兩位總統討論了俄美中三國簽署新核軍控協議的可能以及《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延期的可能性。應該指出,特朗普本人和本屆美國政府近期在裁軍領域提及中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近期密度明顯增加。可以認為,壓迫中國進入美國設定的裁軍進程和在軍事安全領域加強與中國的博弈,已近成為當前中美關係中日益突出的問題。

其一,特朗普在《中導條約》問題上對中國持續施加壓力。特朗普在2018年10月20日宣布,美國將退出與俄羅斯在1987年簽署的《中導條約》(INF)。其實俄美之間在中導問題上的矛盾遠沒有大到需要退出《中導條約》的程度。特朗普總統用退出《中導條約》造勢,旨在將中國拉入《中導條約》的限制,斬斷中國軍事力量威懾西太平洋地區的一條手臂。

因此,在特朗普2018年10月提出退出《中導條約》的問題後,美國官員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出中國應該參加關於新《中導條約》的談判。2019年1月,在美國媒體透露出的特朗普國情咨文未定稿中,明確提出中國應該參加新的《中導條約》談判。2019年2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暫停執行《中導條約》幾天前,美國國會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月28日發佈了一份題為《中國的導彈項目及美國可能退出中導條約》的研究報告,明確地指出:“特朗普政府稱,中國是其決定宣布美國打算退出1987年與俄羅斯簽訂的《中導條約》的主要原因。”該報告還指出,特朗普政府認為,留在《中導條約》使“中國得以迅速擴大其導彈武器庫,這是一項旨在對抗美國及其亞洲盟國軍事力量的軍事戰略的一部分”。5月3日特朗普在與普京的對話中再次談及美俄中籤署核裁軍協議問題,是以往試圖聯合俄羅斯共同對中國施壓策略的繼續。

其二,美方力圖將中國裁減軍備作為中美戰略對話的另一核心議題。據美國總統新聞辦公室的信息,2019年4月4日,特朗普在會見中美貿易談判負責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時提出,軍費消減和軍備控制應該成為下一階段戰略對話的新議題。4月10日,國務卿蓬佩奧在美國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俄即將就現有的核裁軍條約舉行續約談判,中國應該加入該進程。這說明中導問題只是美國對華軍事領域全面施加壓力的一部分。

其三,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軍艦在南海的“自由巡航”行動逐步加強。特朗普執政兩年半以來,中美之間在中國南海海域雖然沒有出現過2016年7月那樣的大規模海軍力量對峙,但截止到2019年5月上旬為止,美國軍艦“自由巡航”行動比前兩年逐步增多。

其四,特朗普政府在加強與台灣外交與軍事關係方面,比奧巴馬政府走得更遠。5月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兩個涉台法案:《台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台灣及對執行與台灣關係法之承諾》決議案。《台灣保證法》指出,台灣是美國自由開放印太戰略的重要部分;對台軍售應常態化,尤其應協助台灣發展及集成不對稱戰力,其中包括水面下作戰及防空戰力。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方面,美國政策應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及其他適當的國際組織。

特朗普政府在軍事安全和軍備裁減領域持續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已經成為中國處理中美關係時不可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