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羅亮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美國緣何再提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2019-07-27

近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在記者會上提及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三周年之事,敦促所有國家根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在內的國際法解決領土和海洋問題。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北京時間7月1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美方自己到現在還沒有批准《公約》,卻整天把《公約》掛在嘴上,用《公約》來要求其他國家,美方的言行有點太荒誕”,是“雙重標準、霸權邏輯、虛偽醜陋”。作為南海仲裁案投訴方的菲律賓不主動提及此事,而遠在太平洋一端的美國卻銘記在心。美國緣何再提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蓄意破壞南海當前向好的有利局勢,舊事重提意在再造事端。毋庸置疑,中美關係已經從以合作為主、競爭為輔的態勢轉變為全面戰略競爭為主導,美國制衡中國的手段愈發豐富和強硬,除如火如荼的貿易戰外,香港問題、美國對台軍售、達賴喇嘛轉世、新疆職業教育培訓、南海問題等無不成為其遏制中國的戰略抓手。特朗普政府上台來,熱衷於利用其在南海開展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高頻次製造熱點,而美國親手炮製的菲律賓南海仲裁裁決當然要擇機加以利用。

二是教唆與鼓勵菲律賓反對派勢力利用仲裁案裁決處理中菲南海爭議。菲律賓杜特爾特政府執政以來,中菲關係實現轉圜並邁入近年來最好階段。中國與菲律賓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會議已經連續成功召開四屆。菲律賓中期選舉結果出爐,執政黨以壓倒性優勢大獲全勝。菲律賓的親美和反對派勢力作為一股重要力量客觀存在,用南海仲裁案攻擊杜特爾特也常見諸報端,在美國教唆下其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因此,杜特爾特偶爾對南海問題表示擔憂,甚至有比較強硬的觀點陳述,一定程度上也是主動迎合美菲同盟關係和親美勢力的現實需要,以體現反對派眼中的國家利益關切。當然,中國認為怎麼做要遠比怎麼說重要。

三是單從技術層面觀察,此事只不過是美國日常輿論戰戰術的一次嫻熟利用。長期以來,美國政府、軍方及智庫慣於主動給國際媒體喂料,供其炒作。美國的邏輯出發點是,如果中國積極主動站出來澄清,那麼終究都是慢一拍的被動反應,效果好不到哪去。而所謂仲裁案裁決也並非“一張廢紙”那麼簡單,如果中國不回應,會給國際社會造成中國本就理虧的印象。多年來,美國對此類操作成本低、效果好的伎倆運用自如。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2016年香格里拉對話會演講中38次提及“基於規則的秩序”,之後這一概念無數次被政治家、學者、媒體反覆提及,但它究竟是什麼至今無人道出真諦。當下熱議的“印太戰略”也是同理。美國在概念誕生之初毫不吝嗇地提供給國際媒體,學界隨後跟風炒作,直接給美國構建話語權提供土壤。今日“印太戰略”雛形初見端倪,輿論的推波助瀾功不可沒。

當然,美國這一做法也給筆者些許啟發。首先,中國要熟悉並適應美國的輿論戰。當前國際輿論格局毫無爭議的是“西強我弱”,大量故意歪曲、污衊和攻擊中國在南海合理主張和正當維權的言論存在市場,且短期無法撼動。中國實在沒有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去回應,而是應主動加強議題設置能力,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鮮活事例。

其次,中菲關係轉圜以來,雙方合作勢頭高漲,為中菲兩國妥善管控海上分歧、積極探討海上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儘管杜特爾特政府暫時擱置了南海仲裁裁決,其暗藏的潛在破壞力仍如一把懸在空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成為影響中菲關係走向和南海形勢的干擾變量。因此,無論菲方領導人如何更迭,不讓仲裁案成為域外勢力破壞中菲關係大局的棋子,抑或最大程度減少其帶來的衝擊至關重要。

其三,此事也警示中國國際法、海洋法領域的專家學者乃至政府官員,三年過去了,南海仲裁案裁決文本也許被擱置在哪個角落,但對它的思考卻不能停滯。南海域外的美國惦記着南海仲裁案,域內的越南、馬來西亞也難說不會效仿。對中國來說,認真評估和研究南海仲裁案裁決,既有從學術上批駁其錯誤觀點的理論意義,更有加快培養和儲備海洋法人才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