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全球權力轉移2020-08-13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世界正越來越沉迷於中美之間的權力爭鬥。但是,由技術驅動的、從國家向跨國行為體和全球力量的權力轉移讓全球事務有了一種新鮮而陌生的複雜。
國家安全的經濟成本2020-08-03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隨着中美對抗升級,對國家安全的日益強調將給全球貿易和投資帶來損害,導致資助社會政策、解決不平等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資源減少。這是全球共同的悲劇。
核武庫規模與中國國家利益2020-05-20
趙通(Zhao Tong) 清華-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
在防止核擴散體制已經形成的今天,大力擴張核武器也許會帶來更多的懼怕,而不是敬重。
安全問題很重要2019-09-25
艾江山(Karl Eikenberry) 斯坦福大學美國-亞洲安全倡議項目主任
安全和地緣政治對中美關係來說越來越重要,在處理中美爭端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以免對國際社會中的其他國家產生負面影響。
中美關係:2018年回顧與2019年展望2019-01-15
彼得•比特納(Peter Bittner) 《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助理編輯
2018年對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來說是激烈、動蕩和難以預測的一年。2019年開局,美中兩國在許多領域都表現得更加糟糕,兩國關係狀況也是如此。在貿易方面,中國和美國都受到特朗普總統熱衷的關稅戰的困擾。在國家安全方面,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和南海的局勢仍高度緊張。在公共事務方面,中國似乎在壓制美國在這個中央王國推廣其文化。
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影響與趨勢2018-09-11
鄧正萊(James A. Dorn)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出於安全考慮實施保護主義的主要風險在於「國防牌」有可能使用過度,從而在安全名義下讓合法的貿易和投資受到限制。
台灣民意與國家安全對美台關係的影響2018-05-08
郝志堅(Dennis V. Hickey) 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
對美國人來說,台灣的防務平衡很重要。美國並未「鐵定」承諾保衛台灣。但正如吉米·卡特總統曾經指出的,《台灣關係法》賦予了美國總統參戰保衛台灣的選擇權。實際上,美國是台灣同中國大陸發生衝突時唯一可能的安全夥伴。
美國國家安全保護主義讓全球經濟更不安全2018-03-05
丹尼爾•艾肯森(Daniel Ikenson) 美國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任何限制進口的決定如果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大量來自不同國家的廉價原材料會威脅國家的安全,那麼這將大大降低門檻,招致WTO其他所有成員國以國家安全為由保護受寵的行業。
危險:以國家安全名義讓保護主義合法化2017-05-17
丹尼爾•艾肯森(Daniel Ikenson) 美國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提高鋼鐵和鋁的關稅,中國就可能更無拘束地宣布它對外國半導體的依賴是一種國家安全危機並正式加征關稅,印度也可能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農產品進口實行新限制。「潘多拉盒子」將被打開,那些逃出來的禍患將讓貿易體系背負重壓。
通過對華合作建立全新國家安全空間戰略2016-06-28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特蕾莎·希欽斯(Theresa Hitchens) 馬里蘭大學高級研究學者
重要的是,美中兩國的防務圈子都應該承認太空是公共空間。政治性合作對兩國有益。不過,美中兩國似乎加強了對對方威脅性行為的軍事反應。太空合作與相互牽連不可能根本改變一個國家內部的意識形態或地緣戰略目標。
- 習近平講話折射國家安全觀多層內涵2015-11-23
溫冰(Wen Bing)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習近平訪美期間發表的一系列講話,折射了中國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的安全政策和安全行為提供了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