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郝志堅 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

特朗普會拋棄台灣嗎?

2019-11-08
x.jpg

10月6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它已經決定從敘利亞北部地區撤走美國軍隊。許多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為土耳其清剿美國的盟友庫爾德人掃清道路。正如科威特議員阿卜杜拉·阿勒·沙伊吉的推文所寫:特朗普“拋棄了他們(庫爾德人)……對美國所有盟友來說,這是又一個慘痛的教訓!”

特朗普為他拋棄庫爾德人的決定進行辯護,聲稱自己只是履行2016年競選時的承諾,結束“愚蠢的無休無止的戰爭”。隨着美國大選周期的臨近,以及彈劾調查的一拖再拖,特朗普很可能會尋求兌現更多尚未實現的競選承諾。而在一系列願望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中國達成一個重量級貿易協議。為了達成這一協議,總統會不會同意在所謂的“台灣問題”上做有意義的讓步?換句話說,特朗普會不會拋棄台灣呢?

台灣官員對特朗普讚譽有加,稱他在改善美台關係方面比其他任何美國總統做得都多。不過從歷史上看,為實現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友好”的美國政府犧牲台灣利益的例子不在少數。簡單回顧一下美國的政策就能說明問題。

在1952年的總統競選中,共和黨人指責民主黨“丟掉了中國”,認為應當放棄“遏制政策”,“擊退”包括“紅色中國”在內的共產主義。無疑,台北對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參選給予支持,他們甚至向來自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和其他人提供情報(有些是捏造的),揭露美國國務院人員的“不忠”行為。然而,艾森豪威爾在贏得大選後悄悄通知台北,他不支持任何“反攻大陸”的計劃,而主張“和平光復”。這位總統還堅稱,台灣對大陸的任何進攻都必須先得到華盛頓的批准。為此蔣介石總統抱怨新政府的政策“還是和過去一樣”。

最終導致華盛頓和北京在1972年和解的一系列舉措在很多地方都有記錄,此處無需贅述。但要說的是,解密文件顯示,尼克松總統違背了他1970年“永遠不會出賣你們(台灣)”的承諾。在努力培養對華關係的過程中,尼克松幾乎對北京提出的每一項要求都做了讓步。他明確聲稱台灣屬於中國,美國反對台灣獨立。此外,基辛格還承諾,美國不會反對中國的統一,也不會堅持要求北京用和平手段來達到這一目標。在尼克松的第二任期內,中國被告知華盛頓將斷絕與台灣的所有軍事和外交關係。

由於國內政治原因,尼克松未能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甩掉台灣。不過,1978年12月15日,吉米·卡特總統宣布與中國建交,自1979年1月1日起生效。卡特默許了北京為關係正常化提出的三個條件,即與台北斷交、廢除《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走所有美軍。而且,卡特提交的用於指導美台“非官方”關係的《台灣授權法》沒有制定台灣安全、武器轉讓、代表處運作及其他事宜的相關條款(國會後來否決這項法案,並通過了《台灣關係法》)。

1980年總統競選期間,共和黨候選人羅納德·里根承諾要與台灣重建外交關係。但這從來也沒有發生,相反,在1982年的《中美聯合公報》中,里根承諾減少對台軍售。他還為美國對中國的軍售掃清了道路。

從里根執政起,台灣經歷了一連串的“失望”。1998年,比爾·克林頓總統的“三不”政策令台灣不安(即美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台灣加入政府間國際組織)。小布殊總統一開始似乎支持台灣,但到第二任期結束時,他和許多美國官員都在批評台北。2004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科林·鮑威爾甚至聲稱“只有一個中國,台灣不是獨立國家,不享有作為國家的主權,這仍然是我們的政策,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政策”。

這些例子證明了帕爾默斯頓勛爵的觀點,即“國家沒有永恆的朋友或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或都,正如時任台灣總統的陳水扁所言,“美國有它的利益,我們有我們的利益。有時兩者是一致的,有時甚至是衝突的”。這句話把我們帶回到眼下的局勢。

10月11日,特朗普宣布與北京艱難的貿易談判取得突破。他在發表聲明時吹噓中國已經同意在貿易協議的“第一階段”購買高達500億美元的農產品,並形容目前的中美關係是一場“愛的聚會”。那麼,“第二階段”或“第三階段”會不會包括在台灣問題上做出讓步呢?

特朗普在其《交易的藝術》一書中認為,做成一筆大交易的辦法,是以強勢姿態坐在談判桌前,讓對方相信你有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考慮到他最近與庫爾德人的關係,以及他做生意的方式,特朗普很可能會利用美國向台灣提供支持這個槓桿,來尋求中方的讓步。在人們覺得總統並不特別親台的情況下,這種可能性就更大。2016年大選期間,他從來沒有讚揚過台灣島的民主,相反,他指責台灣偷走了美國的就業崗位。況且,鮑勃·伍德沃德在《恐懼:特朗普在白宮》一書中提到,據說在抱怨美國累贅的防務承諾之後,這位總統問他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保護台灣讓我們得到什麼好處了?”

總之,現在似乎是特朗普——一位常常被說成是“交易型總統”的領導人——拋棄台灣的好機會。這意味着台北的領導層有必要做好準備(該當局好像總是無法預見到可預測的外交政策問題)。至少,它需要開始工作,制定戰略,以幫助這個小型的民主政體抵消美台關係巨變產生的後果,而其中最重要的,應是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對待與中國大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