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在亞洲備戰使和平面臨的威脅上升

2021-03-30
道格.jpg

對抗中國的一個處方,就是在中國周邊對其施加影響。但拜登政府並未減少與中國對抗,就像喬·拜登在競選時所說的,中國是“競爭對手”而非威脅或敵人,相反,它似乎正在為戰爭做準備。

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3月中旬對亞洲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他向北京訓話,威脅說“如果中國為達到目的而進行脅迫或侵略,在必要的時候,美國將予以反擊”。

美國政府正在承受華盛頓兩黨當中的戰爭派的壓力。例如,美國最重要外交政策智庫之一的大西洋理事會日前發表了處理對華關係的所謂《更長的電報》。這個標題是參考喬治·凱南著名的《長電報》,後者闡述了對蘇聯的遏制政策。

儘管凱南認為,華盛頓的側重點應該是政治手段,但冷戰還是演變成了持續的軍事對抗。大西洋理事會明確主張實行“強制性遏制”,並提出了一系列以武力威脅為後盾的“紅線”,以回應“中國或朝鮮對美國及盟國採取的任何核、化學或生物武器行動;中國對台灣及其離島的任何軍事攻擊,包括對台灣公共基礎設施和機構的經濟封鎖或大規模網絡攻擊;中國對保衛日本尖閣諸島(中方稱釣魚島)和東海專屬經濟區主權的日本武裝力量的任何攻擊;中國採取的任何重大敵對行動,包括進一步造島和將島嶼軍事化、針對其他聲索國部署兵力、妨礙美國和盟國海軍的全面航行自由行動;中國對美國條約盟國的主權領土或軍事設施採取的任何攻擊行動”。

美國武裝部隊正在為可能發生的衝突做準備。不僅僅是海軍和空軍,陸軍上將理乍得·考夫曼指出,中國擁有7000輛坦克和3000輛步兵戰車。他警告說,“如果我們不到那裡去,這一萬輛戰車就會是決定性的”。為此他堅稱:“我們必須在那裡有裝甲部隊,以防中國取得相對優勢。”他的作戰計劃仍然晦澀難懂,也許,是一次佔領北京的地面進攻?

作為中國好戰的證據,考夫曼上將指出,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最近聲稱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中國第一次公開發表這樣的聲明,”考夫曼觀察到,這也許說明中國的侵略性。不過,許其亮也許是在回應他和同事眼中美國那些日益軍事化(而且很浮誇)的要求。

拜登政府應該停止這種明顯急不可耐的對抗。在制定政策時,是不是可以點擊一下“重置”?

華盛頓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應該表現出謙遜態度。美國人非常關心人權,而習近平政府在一些領域表現得很糟,也許最不名譽的就是近來發生在香港的事情。但更多事情只是有違西方的價值觀。作為回應,中國官員指出美國的軍國主義外交政策,這些政策造成的破壞遠遠超過中國政府文革結束以來的任何舉動。在處理北京的錯誤時,華盛頓官員應該更加穩重。

美國對海上航行自由和對友好國家獨立性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些問題中沒有哪一個比保衛美國更重要,而美國並沒有處在危險之中。可美國的官員卻利用這些問題為威脅在數千英里之外開戰辯護。

想像一下,如果中國軍艦沿着東海岸駛入加勒比海,如果北京在拉丁美洲建立大量基地並駐紮軍隊,如果中國官員試圖對美國的古巴政策指手畫腳,如果全國人大要求在西半球以更主動的姿態遏制美國,美國人會有何反應?

尤其重要的是,大西洋理事會並沒有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美國真的應該為尖閣諸島/釣魚島等幾個沒有價值的岩礁同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開戰嗎?被中國控制的斯卡伯勒淺灘(黃岩島),菲律賓宣稱擁有主權,但該淺灘主權與整個群島的安全一樣重要嗎?華盛頓應該為台灣去冒爆發全面戰爭的風險嗎?除了上個世紀,台灣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它和中國的距離就像古巴與美國一樣近。

美國官員覺得勝利是註定的,但投射武力的成本遠遠大於阻止使用武力。多次戰爭演習的結果並沒有讓人覺得放心,大規模投資於新技術的計劃很可能讓華盛頓真正破產。美國的債務/GDP比率已經超過100%,接近二戰時期的最高水平,到2050年更有可能突破200%。

華盛頓也不應指望它的盟友會熱心加入美國十字軍。菲律賓會幫助美國為台灣開戰嗎?韓國會為了支持尖閣諸島戰爭而讓自己成為龐大鄰國的永久敵人嗎?日本會派特遣部隊幫助把中國海軍驅逐出斯卡伯勒淺灘嗎?

當然,中國自身有明顯的弱點。但家門口的威脅對它來說,厲害關係要大得多,而華盛頓爭奪的只是影響力,不是生存權。北京還有一個重要優勢就是能依靠中國大陸,這也導致局勢升級的危險,因為美國軍隊將別無選擇,只能打擊中國境內的軍事目標,而這將給後者帶來巨大的壓力,迫使它進行相應的報復。

也許最大的危險是美國即使勝利也只是暫時的。如果不被徹底打垮,中國很可能加倍努力,為一場更大規模的行動做準備,以將美軍驅逐出其周邊地區。歷史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可能的代價:為決定德國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我們被迫進行了兩場可怕的全球爭奪戰。

美國和中國有許多重要分歧。然而,兩國政府和平解決它們之間的分歧仍然至關重要。拿錢給將軍們,是為了做最壞的打算,但國務卿布林肯這樣的外交官必須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