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執政一周年觀察2017-06-12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如果任由民進黨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以民進黨政治定位轉變為法律定位為目標,任由它為此而繼續採取各種改變現狀的做法,未來的兩岸關係可能非常危險。
馬蒂斯為中國提供解決朝鮮問題合作機會2017-06-09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利用香格里拉亞洲安全對話平台,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在發言中批評了中國的一些行為,但也提供了在朝鮮問題上合作的選擇。他安撫盟國,重申同盟關係,並表達了為解決國際挑戰進行廣泛合作的立場。
美國與朝鮮走向衝突2017-06-09
霍華德·斯托弗(Howard Stoffer) 紐黑文大學國家安全部副教授
無所事事並不可取。像安理會6月2日的聯合國決議那樣採取有限步驟雖然值得歡迎,但仍缺少實質行動徹底扭轉半島安全形勢。失誤和災難一觸即發,而金正恩依然我行我素。
美國企業應如何解釋並影響中國新《網絡安全法》2017-06-06
羅吉爾•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與政策比較項目研究員
隨着中國新《網絡安全法》不可避免地即將生效,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外國企業能夠做些什麼來適應或者減輕該法的影響。中國的政治計劃從各方面說都是自我生成的,這幾乎自動意味着與外國商業同行的接觸是受限的,或者是受控制的。外國企業必須明白這一點,以便定位自身對經濟發展進程的潛在貢獻,使其成為一個增長路徑。
一個溫和建議:承認朝鮮2017-06-02
彼得·穆迪(Peter Moody) 美國聖母大學教授
進步派人士文在寅當選韓國總統之後,現在正是恰當時機,去考慮是否應徹底反思美國的對朝政策。
擁有航母對中國意義何在?2017-06-01
周波(Zhou B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海上貿易佔世界貿易的90%,因此像馬六甲海峽這樣的國際「咽喉」對中國這個世界最大貿易國來說至關重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並無野心控制這些海峽,但也不希望這些海峽被他人控制。中國航母在海外所帶來的心理效應有助於「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國與「亞太穩定倡議」2017-06-01
孫韻(Yun Sun)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
崛起的中國和擁核的朝鮮這兩大安全擔憂促使五角大樓支持一項未來五年內投入75億美元以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存在的計劃,但這是否符合特朗普政府更廣泛的政策和亞太軍事立場仍有待觀察。
美國政策缺失加重亞洲安全困境2017-06-01
安德魯·路德維格(Andrew Ludwig) 和平與衝突研究中心初級研究員
特朗普政府對亞洲的態度缺乏明確性與一致性,導致該地區陷入了安全困境。美國的行動與無所作為,為軍備競賽和更多的地區不穩定製造了空間。為消除眼下初見端倪的安全困境,美國必須着手實施連續性的接觸政策和明確的亞洲戰略。
摩蘇爾之後,「伊斯蘭國」何為?2017-05-19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伊斯蘭國」在摩蘇爾和拉卡的戰場失利,並不意味着其背後所代表的「聖戰」暴力運動的終結。它只是表明我們面臨的國際恐怖活動威脅和全球反恐戰爭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
華盛頓的東亞盟國或可體會到安全依賴的危險代價2017-05-18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雖然在安全上依賴美國有許多好處,但它也有消極一面,當盟國的基本防務要依靠美國時,它們就放棄了決策自主權。搭美國的安全順風車並不真的免費,事實上,繼續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代價可能是毀滅性的。
危險:以國家安全名義讓保護主義合法化2017-05-17
丹尼爾•艾肯森(Daniel Ikenson) 美國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提高鋼鐵和鋁的關稅,中國就可能更無拘束地宣布它對外國半導體的依賴是一種國家安全危機並正式加征關稅,印度也可能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農產品進口實行新限制。「潘多拉盒子」將被打開,那些逃出來的禍患將讓貿易體系背負重壓。
特朗普政府的太空安全戰略2017-05-02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如果過去可以預示未來,那麼我們知道無論美國發展什麼能力,其他國家也會發展。它引發當下的安全困境,長期困擾以技術防禦技術的太空戰略,特別是美國和中國這種情況。在制定應急作戰計劃,發展新作戰技術的同時,全力以赴加強溝通,闡明對負責任太空參與者的期望,將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不幸的是事非所願,雖然近兩年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的空間外交工作取得了空前進展。
議價理論能幫助美中兩國解決朝鮮問題嗎?2017-05-02
阿米塔伊·伊茲歐尼(Amitai Etzioni)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在突顯性基礎上的議價,它所考慮的突顯性,是每個國家心目中的核心利益。應用到中美關係,將有助於雙方作出讓步,就解決朝鮮問題達成協議。
中美就朝鮮問題達成協議正當其時2017-04-27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都在中朝關係中擁有特殊利益,但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似乎在朝鮮問題上互相理解,現在也許是美中兩國政府達成諒解的最好時機。
道德與法律:美對敘利亞使用武力的合法性2017-04-25
田士臣(Tian Shichen) 經士智庫創始人兼國際軍事行動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對於最近發生的美國對敘利亞發動的單方面軍事打擊,國際社會反應不一。儘管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給予支持,俄羅斯將這次軍事行動定性為違反國際法的侵略行為。即使在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