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一個溫和建議:承認朝鮮

2017-06-02

部分人士斷言說,朝鮮的核武能力給美國構成了“生存威脅”。誠然,朝鮮現在能給美國造成更大傷害,但它的核武器就像一枚蜂刺,在給受害者帶來極大痛苦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死亡。一旦朝鮮自身面臨生存威脅,人們有充分理由預期它會使用自己的武器,但如果沒受到這類威脅,同樣有理由相信它是不會使用核武器的。尤其是進步派人士文在寅當選韓國總統之後,考慮是否應該徹底反思美國對朝政策恰逢其時。

S2.jpg

一些人認為朝鮮當局是非理性的,認為獨裁者金正恩是瘋子。雖然金正恩可能是魔鬼,但卻不見得瘋:他想方設法鞏固對政權的控制,在這個過程中他(以荒謬手段)擺脫了老人和同樣無情的親屬管教和控制他的企圖。如果我們假設金正恩的目的在於權力和保護個人安危,是出於保護自己在政權中地位的意願,那麼朝鮮的所做所為就符合理性行為模式的推測。朝鮮政權的核政策與標準的威脅理論是一致的:雖然它無望擁有二次打擊能力,但考慮到“三八線”一帶和日本、關島美方兵力的薄弱,其裝備足以在它發動進攻時給保衛韓國的美國製造麻煩。

朝鮮能否構成威脅取決於它的能力,算不算真正的威脅則要看它的意圖。這裡有三點主要推測:朝鮮發展核武器是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朝鮮真正害怕的是受到美國攻擊;武器拿來對付韓國也許有用。

作為討價還價籌碼這種假設沒有什麼說服力。朝鮮領導層肯定是希望讓人覺得,它會為了換取好處而改變核武器計劃。不過,一旦得到了好處,它是沒有動力去兌現承諾的。而且由於美國存在敵意,金正恩除非是傻瓜才會放棄他的計劃。伊拉克戰爭的前提是預計薩達姆·侯賽因將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假如想到他已經擁有了這些武器,發生那場戰爭的可能性會有多大?每當念及利比亞卡扎菲的命運時,金正恩會想到什麼呢?

第二種假設則更為合理。1953年簽署停戰協定以來,朝鮮一直表示擔心美國的進攻。但由於嚴重的挑釁並未出現,這種說法基本上屬於妄想狂式的宣傳。朝美之間的矛盾是由於美國承諾保衛韓國,而朝鮮致力於以和平或武力手段實現統一。正是朝鮮製造核武器的決定,造成了一種內在的利益區別。

雖然決策過程中的細節並不十分清楚,但也許應沿着這些線索,推測性地再現朝鮮核計劃的初衷:上世紀80年代末,隨着共產主義國家全面崩潰,甚至中國的國內合法性也面臨嚴重威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被韓國統一併且亡國似乎已是迫在眉睫。金日成決定開始製造核武器,其觀點大約是這樣能提高政權的存活幾率。別的不說,這樣做倒是能促使其他國家尤其是韓國維持朝鮮政權,因為如果它完蛋,它也會讓韓國跟着它一起完蛋。

但核計劃本身並不利於政權的安全,因為美國被嚇到了。1993年克林頓總統曾經準備打擊朝鮮,或許只是吉米·卡特的干預,才阻止了一場災難。之後,美國並沒有用行動說服朝鮮美國不會開戰,這在小布殊執政期間尤為明顯,而克林頓和奧巴馬總統也都顯示了使用武力對付那些令人厭惡、尤其無法自衛的政權的傾向。

不過朝鮮人也許還能讓其核計劃成為主動的一招。一般看來,核武器並不是有效的攻擊性武器,所以可以說,朝鮮的計劃是對付韓國的一個工具,它不是戰場上的大炮,而是作為政治武器在美國及其韓國盟友之間打一個楔子。

過去,美朝之間沒有直接的雙邊接觸。雖然朝鮮一直爭取與美國對話,但美方對直接接觸態度冷漠,因為他們要安撫南方有關美國在直接對話中會把韓國出賣給朝鮮的合理擔憂。然而,朝鮮只靠啟動核武計劃,就可以在盟國之間打一個楔子,騙取美國參加直接對話。

如今韓國倒有可能更加鼓勵這種對話。與美國人相比,韓國已經對來自北方的威脅更為麻木。隨着有親歷戰爭記憶的韓國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更同情北方同胞而不是懼怕,而且更多韓國人把美國看成祖國統一的主要障礙。新當選的進步派人士更傾向於反美和與北方和解。各種各樣的韓國人都很反感他們首都中心的大量外國士兵給韓國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影響。文在寅總統已經宣布殊望訪問朝鮮,可能恢復從前的“陽光政策”。該政策的理念是只要朝鮮人更胖更快樂,他們的威脅就會減少,政權崩潰來臨時軟着陸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雖然保守派的態度更具對抗性,而且並沒有多少韓國人希望完全撤走美國軍隊,但對美國在朝鮮半島發動戰爭的恐懼似乎超過了對北方進攻的恐懼。這讓美國沒有理由滿懷敵意對待朝鮮政權。

因此,我提一個溫和的建議。美國應該在外交上承認朝鮮,認可朝鮮是國際社會的正式成員。當然也許要有一些私下的條件,如朝鮮應無條件釋放現在被它扣為人質的美國公民,應無條件停止威脅鄰國或向恐怖分子出售武器。美方的修辭不要再把朝鮮稱為道德怪物——當然也不能忘記這個事實,同時不應發出任何向朝鮮提供援助或其他好處的暗示。雖然,考慮到南北朝鮮都是聯合國成員,而且中國和俄羅斯都與南北朝鮮建立了外交關係,這種做法也許讓人不快。

顯然這是一場賭博。它假定朝鮮不像伊朗,野心只限於朝鮮半島,而不是自命不凡地想獲得全球或地區影響力。它存在朝鮮做出消極回應的風險,但這種情況下損失有限,只是又一個倡議遭到失敗而已,沒人會變得比從前更糟。如無意外,用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朝鮮沒有受到外國威脅,還可能增加中國對朝鮮政權的不耐煩,促使中國向朝鮮施加更大壓力讓它自己安守本分。

雖然並不確定,但獲得積極回報不無可能。儘管外界傾向於相信朝鮮人已經完全被洗腦,成為其政權的擁躉,但朝鮮精英和許多普通民眾知道他們的社會有多麼落後,知道世界如何看待他們的政治秩序。主席死後毛澤東思想在中國迅速消失的經驗說明,在缺少良治時人民通常是有認識能力的。消除外部威脅可以削弱政權合法性,有可能促使朝鮮走向改革開放。

朝鮮也許會提出自己的要求,最明顯就是減少美國在韓國的存在。美國應在不容討價還價的基礎上承認朝鮮,但要對考慮和談判南北朝鮮關係的未來保持開放態度。考慮到目前韓國的改革趨勢,現在也許是試探不同可能性的適當時機。反思軍事聯盟的內含和以美韓友誼為名駐紮在韓國的大批外軍——特別是在朝鮮並未帶來真正威脅的情況下——也許會獲得各方歡迎,雖然對韓國來說,這也許更多是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

任何政策變化考慮都可能導致不穩定,接受一個核武裝的朝鮮並非沒有危險。它會刺激日本、韓國甚至台灣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朝鮮能擁有自己的核武器,為什麼其他人不行?這一切對中國來說都是不受歡迎的,但它可以促使中國更多地參與抑制朝鮮。

對朝鮮半島來說,一個考慮是建立致力於解決朝核問題的地區聯盟,也就是在南北朝鮮、中國、俄羅斯、日本和如今多少有些游離的域外國家美國這個老的六方組合基礎上,建立“東亞協調行動”,目標是鼓勵朝鮮在國際上行為適度,促進朝鮮經濟發展,或許最終讓它和平並且相對不那麼痛苦地與韓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