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時代中美南海博弈將向何處去?2017-03-10
陳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在「美國優先」政策框架下,特朗普政府可能將南海問題作為與中國在人民幣匯率、貿易保護主義等更廣泛領域談判時「討價還價」的一枚棋子。在這種可能的「靈活、動態」南海政策框架下,中美南海博弈將呈現「震蕩」發展,其震蕩節奏取決於中美在其他領域的較量。
美國「定心丸」能讓盟國心定嗎?2017-03-07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第53屆慕安會是美歐彌合冷戰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分歧的一次重要機會,遺憾的是美國不但沒有增加歐美互信,反而強化了歐洲盟國對特朗普政府的疑慮和擔憂。
美國南海言行損害地區和平穩定2017-03-06
張欣波(Zhang Xinbo)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言行明顯與中美髮展「建設性關係」不符,不利於雙方政府之間建立信任關係。特朗普政府不明朗甚至自相矛盾的言行也使美國的地區盟國和夥伴國難以適從。形勢不確定性的增加顯然無助於地區和平穩定。
「薩德」:美國的資產,樂天的問題?2017-03-03
許多(Xu Duo) 耶魯大學福克斯研究員
韓國樂天集團因向政府提供部署「薩德」系統的地塊,遭到中國政府和輿論的猛烈抨擊。如果任由目前事態發展下去,將形成中美韓三輸結果。三國均應反思自身做法。
為何要擔心中國軍事技術相對落後2017-03-03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會變得比美軍強大,但並非出於人們所想的原因。
特朗普時代中美反恐合作依然可期2017-02-27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即便美國新政府打算丟掉全球反恐戰爭的「包袱」,也未必能夠在四處蔓延的恐怖活動中獨善其身。所以,無論特朗普及其團隊是否對中國存有偏見,只要反恐仍是本屆美國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中國的合作潛力與價值就不應當被忽視。
安全事件頻發折射中國成長的煩惱2017-02-2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近年來頻頻發生的安全事件凸顯當前中國公民面臨的海外安全困境。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中國政府作出努力,也需要國際社會的進一步聯手合作。
如何建立南海行為準則?2017-02-13
周波(Zhou B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正如建立信任措施在有爭議的中印邊界維持了和平穩定,中國和東盟達成行南海行為準則也將有助於緩和關係並開啟新合作。
「加強」核武庫、裁軍與確保摧毀:解讀美中核政策2017-02-13
史蒂文·斯塔什維克(Steven Stashwick ) 紐約獨立作家和研究人士
鑒於對核武器作用的意外重視以及美中兩國持續競爭的前景,更多地了解兩國的核政策與核能力是有必要的。與美國不同,中國不認可戰術核武器在戰鬥或贏得有限衝突中的潛在作用。一般認為中國只保留了戰略核武庫,專門用於阻止別國的核壓制或核威脅。
- 蔡英文執政後的兩岸關係回顧與前瞻2017-01-24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兩岸關係只是變動中的中美關係的一部分,也只是全球秩序重組的一部分。中美在兩岸關係上維持現狀符合中美雙方利益,也符合台灣方面利益。2017年兩岸關係穩定與否,關鍵就看美國在兩岸政策上採取怎樣的舉措。
美俄核擴軍言論對中國核政策的挑戰2017-01-11
趙通(Zhao Tong) 清華-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
發展超出可靠核反擊能力的核力量,不但無法增加安全利益,反而帶來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擔憂,對維護國際形象、贏得國際尊重有害無益。因此,在能夠維護有效核威懾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大力擴張核力量。
- 中國的網絡安全法有遠見嗎?2017-01-10
羅吉爾•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與政策比較項目研究員
中國的網絡安全法引起外國企業、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相當消極的反應。由地緣戰略對手發起、以干擾政治體製為目的的意識形態滲透,正是北京一向擔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似乎已經是受害者。
特朗普與進攻性網絡戰2017-01-10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對進攻性網絡武器的使用採取何種政策?首先,他很可能冒加快網絡軍備競賽的風險,採取更具進攻性的網絡立場。其次,他也許會放鬆網絡聯盟,放棄尋求建立網絡空間的國家行為準則。對美國來說,這兩種前景都可能使網絡空間變得更加危險。
- 敘利亞反恐形勢曙光乍現2017-01-05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三國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達成共識,或將意味着長達近6年之久的敘利亞內戰正在出現轉機。對西方陣營來說,土耳其倒戈使其失去一個干預敘利亞的最佳渠道和籌碼。
如何應對特朗普發起的「核軍備競賽」2017-01-05
李彬(Li Bin) 清華大學教授
近來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必須極大增強和擴展核武器能力。但這需要實質性地增加運載工具數量,特朗普恐怕力不從心,他的帽子戲法除了干擾中國的注意力,並沒有實際作用。中國現在最重要的是戒驕戒躁,按照自己的規劃做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