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趙通 清華-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

美俄核擴軍言論對中國核政策的挑戰

2017-01-11

12月22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宣稱:“美國必須大幅加強並擴張核力量”。他隨後表示:“來一場軍備競賽吧!我們將一路領先,擊敗所有人!”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強硬宣誓要強化俄羅斯的核力量。

S1.jpg

美俄雙方你來我往的核擴軍喧囂餘音未散,中國媒體上已出現了對長期奉行的核武器發展戰略的反思。有人提出“必須進行徹底的觀念重建”,“加強中國戰略核力量,中國不可患得患失”!

總的來看,美俄有關核力量的隔空較量,引發了中國國內對於中國核政策的三方面爭論,其涉及中國核政策的基本出發點,有必要深入討論。

一是發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什麼?核武器的性質與常規武器存在根本差異。核武器對平民和環境的極大殺傷力使得沒有國家敢於輕易首先使用。在敵對雙方都掌握可靠核力量的情況下,一國首先使用也不會帶來戰略優勢,反而會招致兩敗俱傷的“雙輸”結局。因此,核武器從本質上是戰略威懾武器。中國多位領導人深刻指出,核武器的唯一作用是通過展示核反擊的能力,防止別國對本國進行核打擊。相較之下,美國等個別國家對核武器作用抱有過高期望,一味把核力量與全球領導力掛鉤,因此走上一條先擴軍又被迫裁軍的彎路,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經濟和政治代價。

S5.jpg

二是發展多少核武器才足夠?非常明確,核力量是否足夠的判斷標準是:如果敵國對本國進行核打擊,本國是否能有足夠的核武器生存下來並對敵國進行有效核反擊。這種可靠的核反擊能力是一國核威懾力的根本。

中國幾代領導人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並一再指出中國發展核力量是為了擁有最起碼的核反擊能力;相反,發展大規模的核武庫並不能增加核威懾力量。幾十年來,中國精幹有效的核力量確保了國家不受核打擊威脅,同時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相比之下,美蘇陷入螺旋式軍備競賽,蘇聯甚至經濟被拖垮,國家解體。這驗證了中國領導人“如果中國在這方面花的力氣太多,也會削弱自己”的論斷。

從軍事角度講,只要能保證核武器的生存和反擊能力,小規模的核武庫也能維持可靠的核威懾。與常規武器相比,核武器及其投送裝置無法擔負常規軍事任務,無法在國家安全面臨各種現實威脅時發揮具體軍事作用,甚至因其保密性和敏感性而無法執行出訪國外、聯合演習等軍事外交職能。因此,在能夠維護有效核威懾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大力擴張核力量。中國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在圍繞核武器的攻防對抗上,防禦方比進攻方擁有着絕對優勢。即使面臨美國的絕對軍力優勢,中國也仍然從容地通過增加核武器的機動性、建設地下防護網絡等措施,長期確保着核武器的生存和反擊能力。中國對各種反制、誘餌和突防措施的研究,也使其有信心應對未來反導系統的影響。

三是核武器與國際地位的關係。中國的國際地位不僅來自其擁有核武器,更來自其長期奉行的理性核政策。正因為中國不搞軍備競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政策與廣大無核武器國家的要求相呼應,中國的國際地位才日益提高。

S6.jpg

國內有人提出,國家的國際地位來自於核力量的支撐,當中國的核力量與美國一樣強大時,美國就不敢對中國傲慢了。因此,中國現有的核武庫“已經嚴重不適應我們所處的'世界第二'這一特殊位置了”,“在核力量上,中國必須'同美國比'”。事實上,核武器的多少,解決不了美國對於俄羅斯和中國的傲慢問題。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互相傲慢沒有因為核武器數量高達數萬而發生變化,現實中美國對中國也要比對擁有均勢核武庫的俄羅斯客氣得多。

尤其在當今,國家的軟實力和國際地位有更廣泛、積極、有效的新來源:經濟奇蹟、科技突破、睦鄰友好、國際維和、文化輸出……由此,中國的內政和外交實踐早已突破了通過核武庫尋求國際尊重的觀念。發展超出可靠核反擊能力的核力量,不但無法增加安全利益,反而帶來周邊國家對中國追求“核訛詐”的擔憂,對維護國際形象、贏得國際尊重有害無益。

長遠來看,最終的全球核裁軍一直是中國尋求的目標。基於冷戰時期恐怖平衡的核安全不是根本安全,無法永遠延續,並伴隨着各種非有意核戰爭的風險,從自身安全和全球穩定出發,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應該在關乎世界和平的關鍵領域積極引領正向潮流,避免走西方國家的彎路,堅持冷靜理性穩健的核政策。美俄等核大國也應檢省自己的核政策,避免作出負面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