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華盛頓的東亞盟國或可體會到安全依賴的危險代價

2017-05-18

長期以來,華盛頓一直鼓勵其東亞盟國在安全上嚴重依賴美國,儘管偶有抱怨,但盟國倒也樂於接受這一安排。這種接受對任何一方都沒什麼奇怪的,對盟國而言,在防務上依靠美國有巨大的優勢和好處,它減少了對龐大而昂貴的軍事建制的需求,所釋放出的財政資源得以用於經濟發展和各種國內需求。今天,韓國的軍事開支僅占其GDP的2.5%,而日本仍然遵守着1%的自我設限。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的支出也同樣有限。

S2.jpg

除了節省財政支出,對盟國來說,有一個超級大國保障它們的安全是極為有益的。冷戰期間,這種安排避免了蘇聯或中國的欺凌(或更糟),東亞民眾也願意擁有更大的安全感。如此依賴美國總是會暗含潛在的弊病和風險,不過直到最近危險都還不明顯。但如今,那些東亞國家的首都該敲響警鐘了。

對美國來說這麼做的好處總有些許微妙,但政策制定者認為它們是重要的。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安全優勢減少了現在的盟友有朝一日變成挑戰者的危險。對於日本這種擔心尤為嚴重。五角大樓1992年政策規劃指導文件的初稿就以十分含蓄的語言表達了難以掩飾的擔憂,它認為另一個國家(暗指日本)可能會用不符合美國利益的方式尋求行使獨立的權力和影響力。這份文件直言不諱地宣稱,華盛頓的政策必須防止任何國家挑戰美國的地區或全球主導地位。

除這種擔憂之外,美國領導人鼓勵盟國不斷在安全上依賴它,以此降低因盟國行為魯莽而把美國拖入一場意外危機的風險。隨着時間推移,華盛頓確實敦促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為自身防務多儘力,特別是適度增加防務預算,但它並沒有相應施加壓力讓它們採取獨立的安全政策,相反,美國的着重點是爭取讓這些國家提供更多支持,幫助推行美國的地區政策。為此在過去15年里,華盛頓一直試圖改變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同盟關係,使之從保護這些國家領土的純雙邊安排,變為應對“地區突發事件”的更寬泛安排。後者不過是針對中國實施微妙遏制政策的一個代稱。

華盛頓同盟體系的性質始終是基於美國絕對掌控決策這一假設。這種安排給美國盟國帶來的固有風險如今越來越明顯。特朗普政府有關朝鮮的反覆無常、通常十分強硬的聲明,使美國的安全附庸國所面臨的危險更加突出。如果華盛頓和平壤爆發武裝衝突,韓國和日本都會付出慘重代價,但走到這一步的決定卻是由美國領導人,而不是韓國或日本領導人作出。美國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向它的盟國表示一下禮貌,徵求一下它們的意見,但最終決定會在華盛頓而不是首爾或東京作出。

這在1994年朝鮮核危機期間顯而易見。當時的比爾·克林頓政府認真考慮要實施空中打擊,以摧毀平壤初期的核武器計劃。幸運的是,前總統吉米·卡特談成了初步條款,這些條款數月後成為凍結朝鮮核計劃的《框架協議》,從而避免了危機。

但危機很容易導致戰爭,這對韓國來說非常可怕。首爾作為首都和最大的都市區,其位置距離分割南北朝鮮的非軍事區只有50公里,朝鮮的炮火反擊註定會造成大規模破壞和平民傷亡。今天的情況可能更危險,因為平壤已經擁有可以打擊韓國和日本各地目標的導彈,即使朝鮮還沒能把小型化核彈頭裝在導彈上,其破壞性也是巨大的,而一旦朝鮮完善了這項技術,對日本和韓國將是滅頂之災。

對於過度依賴華盛頓的盟國來說,美國與朝鮮的對抗並不是讓它們可能付出危險代價的唯一腳本,美國與中國關係的日益緊張是另一個源由。北京在東海和南海日益強硬的政策,大陸與台灣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引起了美國政界的嚴重關切。雖然兩個大國之間不存在迫在眉睫的戰爭危險,但它們的政策長期來看是相互抵觸的。而且,雖然有可能危害到它們的國家,但如果美國領導人決定以對抗性政策遏制北京的野心,盟國將無力約束它們這位美國保護人。

東亞盟國在安全上依賴美國有許多好處,但也有相當消極的一面,而且這一面正變得日益明顯且令人擔憂。當盟國的基本防務要依靠美國的時候,它們就放棄了決策自主權。本地區是戰是和,決定是在華盛頓而不是東亞國家的首都作出,哪怕這些決定所帶來的任何不良後果主要是由地區國家來承擔。這個現實告訴美國的盟國,搭美國的安全順風車並不真的免費。事實上,繼續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代價可能是毀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