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 韓立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世界還能承受多少特朗普衝擊?

2025-03-24
韓立群.jpg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已經兩個多月,這兩個多月給人的衝擊在感覺上似乎已經超過第一任的完整四年。不敢想像,按照這樣的“效率”發展下去,特朗普還將帶來多少衝擊,世界以及美國自身還能否承受特朗普之重?

特朗普一上台就架起“效率部”這個大炮,讓馬斯克轟向美國國際開發署、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這些極具美國色彩的機構,並且漠視美國的司法制度和傳統行政模式。國際開發署是美國自由主義、國際主義的象徵,中情局是美國在全球行動的爪牙,聯邦調查局是美國的反恐精英,國務院在全球維護美國的利益,“三權分立”是美國人的政治精神圖騰,這些機構共同讓美國的全球霸權具象化、可視化,動搖這些機構和理念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動搖美國國本。對於特朗普這種反常做法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他不需要通過傳統行政手段和法治理念來治理美國和維護霸權,他需要用的是一種更接近於大革命以前的、更具個人色彩的治理模式,可以不受法律和行政框架的制約;二是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要推倒重建,特別是掃除那些在他第一任期曾阻礙施政的所謂“深層政府”(DeepState)。兩者結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解釋:特朗普要自己說了算。

對外,特朗普的諸多做法看起來也有些混亂。比如,特朗普所謂的“24小時解決俄烏衝突”,表現為以恢復美俄關係為主、促進俄烏和談為輔,以至於人們有些搞不清楚特朗普到底是要儘快結束烏克蘭衝突,還是因為要儘快恢復美俄關係、解除對俄制裁而不得不結束衝突。到目前,美俄關係的進展似乎比俄烏和談要順利得多,這邊俄烏衝突邊打邊談、還看不到解決的希望,那邊美軍剛剛炸完胡塞武裝,魯比奧就向拉夫羅夫通報情況了。當然,還有所謂無差別的“對等關稅”,公然索要格陵蘭島主權、巴拿馬運河管理權,讓加拿大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將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轉移到索馬里、索馬里蘭和蘇丹;等等。

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走進白宮時,人們給他貼了一個“政治素人”的標籤,將他的大多數不合常規、不合常理的做法歸結於不懂政治或者不願遵循傳統政治套路,認為儘管特朗普的上台有一定的歷史必然,但也只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例外、一次脫軌。2021年特朗普離開白宮時,不少人認為混亂過去了,美國還可以慢慢回到正軌。

2025年特朗普又一次走進白宮,這次他已經變成華盛頓的“熟人”“老人”,身後跟着白宮的忠實要員,身邊圍着共和黨內的諂媚擁躉,還有更為穩固的國內基本盤,“特朗普總統”已經變成了嚴肅的華盛頓政治。如果說當年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握手殺”只是一種任性表演,那麼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當面批評澤連斯基就是帶血的政治了,那不僅是特朗普口中的“精彩電視節目”,更牽扯到俄烏前線成千上萬士兵的生命,牽扯到國際秩序和地緣政治的未來。特朗普是房地產商,最擅長的應該是建設,但目前他所做的主要是“拆遷”,不但要拆掉他眼中的世界秩序,也要拆掉美國國內的舊秩序。這一次美國不僅是脫軌,而且是徹底走上了另外一條軌道,人們必須認真對待特朗普的一言一行,沒有人知道四年以後美國還能不能回到原來的軌道。

在不久前的國會聯席會議演講時,特朗普自稱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華盛頓也只能稱第二。看得出來,這次勝選給特朗普帶來了極大的自信,開拓美國疆土、保衛美國人民的偉大成就是他作為偉大總統的註腳。而與澤連斯基在白宮的爭吵讓特朗普難以快速結束俄烏衝突,讓他的偉大總統夢意外遇挫,他必然恨之入骨並將澤連斯基趕出白宮。

在這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特朗普帶給美國以及世界的震蕩也都是“百年不遇”的。如果說美國霸權氣數將盡,作為末代霸權總統想為美國撈取儘可能多的好處,這些做法似乎還可以理解。但美國現在即便不像冷戰剛剛結束時那樣志得意滿,也仍然在金融、軍事、科技等領域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很難有哪個國家真正有實力挑戰美國。在這個時候做這些有損美國國際形象、國際聲譽的事情,更多的是損害美國的國運。無怪乎像約瑟夫·奈這樣的美國戰略界人士認為,特朗普開啟的不是復興之路,而是衰退之途。

明年是美國建國250周年,不可否認美國為戰後世界總體和平、為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為全球共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儘管做過很多壞事,但仍然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在特朗普上台以前,美國總體來看還算是一個比較克制的霸權。但展開歷史縱深,那些曾經的偉大國家、偉大文明很多都是延續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美國僅僅兩個多世紀就開始衰落,那麼等後人回顧起來也可能只會說:這是一個短暫的文明。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但從目前看,也許最終只是“Make Trump Great Again,Again,and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