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韻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

中國與「亞太穩定倡議」

2017-06-01
S4.jpg

5月,五角大樓宣布支持一項在未來五年內投入75億美元以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存在的計劃。這一名為“亞太穩定倡議”的計劃最初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在今年早些時候提出,並獲得了美國國會議員支持。據參議員麥凱恩說,這一倡議“可以通過定向融資方式增強美國軍事實力,重組我們在該地區的力量態勢,改善相關基礎設施,資助更多演練,預置裝備,並同盟友和夥伴培養能力”。這一倡議如果被採納,意味着從2018年到2022年在該地區每年額外增加15億美元開支。

這項倡議之所以在政策界受到歡迎不難理解。在特朗普就任之前,人們就擔憂亞太地區在他的外交戰略中缺乏優先性。的確,特朗普在總統大選期間表示,美國對亞洲盟友(包括日本和韓國)的承諾可容商榷,除非它們願意分擔更多財政負擔。他上任之後的事態發展似乎印證了這種感受。自他上任以來,奧巴馬標誌性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基本從美國政府聲明和敘述中消失了。在經濟領域,特朗普政府正式放棄了奧巴馬的關鍵性地區貿易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鑒於亞洲觀察家們對特朗普亞洲政策的極度失望和沮喪,可以說“亞太穩定倡議”發出了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美國仍對這一地區有擔當。

兩大安全擔憂——崛起的中國和擁核的朝鮮——便是證明這一倡議合理性的顯而易見的理由。在呼籲特朗普政府採納這一倡議時,參議員麥凱恩正確地指出,中國在本地區的跋扈行為要求美國適應中國挑戰的廣度,並解決美國對本地區安全承諾信譽遭質疑的問題。除了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就加劇的朝鮮核威脅也令這一倡議顯得及時和有吸引力。

儘管“亞太穩定倡議”在政府和政策界獲得了大體積極的回應,但它是否符合特朗普政府更廣泛的政策和亞太軍事立場仍有待觀察。迄今,這屆政府通過高級別訪問和聲明來確認其對該地區盟友的承諾。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國務卿蒂勒森先後訪問亞洲並傳達了這一信息。

中國對“亞太穩定倡議”的反應相當低調。這或許是因為現階段尚不明確這一倡議將如何確保獲得資金,並且中國在這一計劃尚未落實前就有所反應也為時過早。但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對在目前中美關係中所處的位置感到相當舒適。儘管在特朗普上任前以及上任初期中美關係出現波動,但尤其是4月初習主席和特朗普總統在海湖莊園會晤後,雙邊關係似乎出現積極轉變。應美國要求,中國對朝鮮施加了更多壓力,並且雙方在峰會後僅一個月就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達成了一份初步貿易協議。

如果中國相信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和中國建立交易型關係,中國就會更傾向於相信特朗普的中國政策主旋律將是合作而非對抗。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亞太穩定倡議”這樣的計劃仍可能造成一些不快,但不會對美中關係造成重大影響。中國已經準備好在關鍵議題上包容特朗普,以換取他對其他議題的合作。例如,中國人已經清楚地意識到特朗普政府執行更多航行自由行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他們關注的重點是,執行這些行動時是否高調、具有挑釁性、不留情面。在這個意義上說,倡議本身並不會自動轉化為與中國的極端對抗,尤其是如果中國能從美國對華合作/交易態度的更大背景下來理解這一倡議。

即便是在華盛頓,“亞太穩定倡議”的更大問題也不在於其指向或內容。相反,問題在於是否更多軍事開支就足以強化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儘管大多數人都相信為亞太地區提供更多的防衛預算是有必要和受歡迎的,但關鍵問題仍是美國對盟友的承諾,對中國的戰略,對本地區自由貿易體系的信念,以及在需要時維護其領導角色的決心。這些深刻的戰略議題超越了簡單的國際關係交易性策略,並要求對原則有堅定的承諾。

在中國問題上,人們批評特朗普政府天真地以為美中之間的問題能以簡單交易來解決,而中國對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根本性挑戰是不可能通過一系列交易來調和的。如果他們的觀點確實也是特朗普的心態,那麼“亞太穩定倡議”或許是將美國政策路線導向正確方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