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動蕩水域的網絡行動與混合作戰2017-07-17
安妮·皮帕里寧(Anni Piiparinen) 大西洋理事會下屬網絡治國倡議副主管
自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俄羅斯的混合作戰戰術一直主導着新聞周期,而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從克里姆林宮的劇本中學到了寶貴經驗。北京對現代混合作戰概念的欣然接受是這個地區大國精心計劃的、為追求自身海洋主權主張而模糊「戰爭」與「和平」界限嘗試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直接激怒其競爭對手,尤其是美國。
- 半島困局:朝鮮鋌而走險,中俄聯手解套2017-07-14
馬曉霖(Ma Xiaolin)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作為應對朝鮮最新導彈試射的亮點,中國與俄羅斯快速完成第一時間協調,表明中俄將更為積極地主導半島危機的解決。不排除中俄聯合方案推動朝核危機走出死胡同的可能。
- 杜特爾特第一年:戰略過山車2017-07-12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上任一年後,羅德里戈·杜特爾特明白了三個關鍵問題:一是越來越清楚他無權單方面確定國防政策,二是他究竟能讓菲律賓脫離美國到什麼程度,三是菲軍方擴大與五角大樓的合作會束縛杜特爾特與中國交往。
- 制衡還是對沖:美國亞太盟友的防務聯繫2017-07-12
崔磊(Cui L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在可預見的將來,只要美國不離開亞太,只要中國堅持和平外交政策,美國的亞太盟友就不會積極構建正式或非正式同盟。
- 美國與朝鮮:外交不是軟選項,是正確選項2017-06-30
黒茲爾·史密斯(Hazel Smith)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副研究員
美國為何無法在朝鮮達成其政策目標?眾所周知,一旦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採取軍事行動,預計會造成大量傷亡,受制於此,美國無法動用軍事力量。但美國無法達成目標的主要原因是自縛手腳,放棄使用外交這一國家可以利用的最傳統手段,即使當外交能夠幫助美國實現國家利益目標時。
- 擴大合作,縮小分歧——為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點贊2017-06-29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美首輪外交安全對話是落實兩國元首海湖莊園會晤共識的重要舉措,對其他三個內閣級別的對話、7月兩國元首在G20會議期間的會晤以及特朗普總統今年晚些時候的訪華具有重要意義。
- 朝韓及相關方應積極把握對話協商新機遇2017-06-22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最近朝韓雙方釋放的積極信號給一段時間以來緊張的半島局勢帶來峰迴路轉的希望,朝韓及相關方應積極把握半島問題重回對話協商解決正軌的機遇,以「雙軌並行」創造半島和平新體制。
- 「想哭」勒索攻擊對中美網絡安全合作的啟示2017-06-2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想哭」勒索攻擊事件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寶貴的啟示,澄清了一些國際互聯網合作的迷思。這些啟示也將給中美網絡安全合作帶來幫助。
- 美國南海政策是否已經成形?2017-06-19
張舒(Zhang Shu)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從近期南海最新動向看,美國新政府南海政策正日趨成形。但南海問題不再是特朗普政府優先議題,「自由航行計劃」不會是美國南海政策或者亞太戰略的全部內容,中美關係仍在穩定發展的軌道上。
- 放心還是失望?2017-06-16
姚雲竹(Yao Yunzhu) 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役少將
儘管「再平衡」、「重返亞洲」這類標籤消失了,馬蒂斯的亞太政策聲明仍包括了奧巴馬政府的所有核心內容。政策延續固然有安撫作用,但如果該地區想尋找有創造性的新路徑維護和平與穩定,那一定會失望。
- 蔡英文執政一周年觀察2017-06-12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如果任由民進黨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以民進黨政治定位轉變為法律定位為目標,任由它為此而繼續採取各種改變現狀的做法,未來的兩岸關係可能非常危險。
- 馬蒂斯為中國提供解決朝鮮問題合作機會2017-06-09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利用香格里拉亞洲安全對話平台,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在發言中批評了中國的一些行為,但也提供了在朝鮮問題上合作的選擇。他安撫盟國,重申同盟關係,並表達了為解決國際挑戰進行廣泛合作的立場。
- 美國與朝鮮走向衝突2017-06-09
霍華德·斯托弗(Howard Stoffer) 紐黑文大學國家安全部副教授
無所事事並不可取。像安理會6月2日的聯合國決議那樣採取有限步驟雖然值得歡迎,但仍缺少實質行動徹底扭轉半島安全形勢。失誤和災難一觸即發,而金正恩依然我行我素。
- 美國企業應如何解釋並影響中國新《網絡安全法》2017-06-06
羅吉爾•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與政策比較項目研究員
隨着中國新《網絡安全法》不可避免地即將生效,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外國企業能夠做些什麼來適應或者減輕該法的影響。中國的政治計劃從各方面說都是自我生成的,這幾乎自動意味着與外國商業同行的接觸是受限的,或者是受控制的。外國企業必須明白這一點,以便定位自身對經濟發展進程的潛在貢獻,使其成為一個增長路徑。
- 一個溫和建議:承認朝鮮2017-06-02
彼得·穆迪(Peter Moody) 美國聖母大學教授
進步派人士文在寅當選韓國總統之後,現在正是恰當時機,去考慮是否應徹底反思美國的對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