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華認知陷入迷思2019-08-14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美國外交特別是對華認知的思維模式出了問題。中國需要了解美方所使用的認知透鏡,破解迷思,還原事實,澄清真相。
- 公開信未能消除對中美關係的短期憂慮2019-07-19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公開信對中美兩國對對方的政策性認知均有糾偏意義,但不大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特朗普政府的行為方式,更不足以改變中方對「美對華政策正發生根本性轉折」的判斷。
- 冷戰後美國知識精英對華認知變遷與中美關係未來2019-07-05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美國知識界對國際秩序和對華認知的變遷始終存在着樂觀論和悲觀論。系統地了解美國知識精英對中國的認知極其重要。只有拉長歷史維度,才能讓我們避免下以偏概全的短視結論。
- 大而不能倒——解讀當下中美關係2019-06-21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用理性思考來觀察判斷中美關係,毫無疑問,最後雙方還是會坐下來談,談成一個雙方可以共處的新平衡。
- 特朗普貿易戰的誤判2019-06-10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就在中美雙方即將達成貿易協議之際,談判出現破裂。造成談判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堅持大幅修改草案協議,但其根本原因在於特朗普政府根本性的誤判。
- 中國為何不會在經貿談判中輕易妥協?2019-05-2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承受必要代價的決心。
- 文明衝突論是中美關係一次危險的破窗2019-05-16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文明衝突論」將使美國輿論對中國和中美關係的評價變得更加消極。但這一定義距離中美關係的現實十分遙遠,是兩國關係無數個未來場景中最不可能發生的場景之一。
- 「巨量效應」與平衡點:中美經貿戰的啟示2019-04-12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中美兩國的決策者經歷險境之後找到了處理戰略競爭和「巨量效應」的平衡點,避免了雙輸的結局。對中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包含着發揮更大能動性的機遇。
- 中美應努力尋求「再接觸」2019-03-27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在當前種種挑戰的背後,一種事實上的新型中美關係正在形成。無論是應對大國競爭還是確保國際秩序穩定,中美雙方都需要保持戰略克制,並以更大智慧開啟「再接觸」進程。
- 當前中美戰略競爭關係和若干發展趨勢2019-03-14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美之間全面戰略競爭的時代,已經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地提前到來。
- 中美貿易談判與特朗普令人費解的對華戰略2019-03-04
彼得•比特納(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講師
雖然特朗普總統聲稱貿易協議即將達成,但目前尚不清楚美國能否誘使中國對美方的關鍵要求做出讓步。談判是否取得成功,特別是誰會佔據上風,這些仍有待觀察。
- 過去一年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重大調整2019-02-19
吳心伯(Wu Xinb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過去一年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調整的一個中心是全面開展對華競爭,三個基本點是脫鉤、限制和施壓。
- 美國的歷史性恐懼是必要的嗎?2019-02-01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美國預設中國的潛在威脅為眼前威脅是國內外的需要。中國沒有想謀取霸權,但美國擔心霸權喪失,於是中國成了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
- 特朗普時代以「大國對抗」為美國外交政策核心2019-01-31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金融時報》外交專欄主筆
華盛頓正在着重表達一種新的不詳主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