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兩國有可能走向全面對抗2018-12-06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美國統治精英所謀求的目標不僅僅限於對中國發動的經濟戰,而是要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和科技等領域與中國進行全方位對抗。
- 民主黨奪回對眾議院控制影響幾何?2018-11-27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期選舉結果對特朗普的掣肘將主要表現在美國國內問題上。
- 美國正在尋求中美關係的新範式2018-11-22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戴安娜·梁(Diana Liang) 布魯金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儘管美國兩黨都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 美國的對華政策弄巧成拙2018-11-05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中美必須改變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以免給其他國家造成傷害。
- 彭斯的中國政策演講沒有自圓其說2018-10-19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彭斯的演講彙集了近年來美國國內對於中國的不滿、猜疑和誤解,給中美關係留下了更多的困惑。如何看待、處理這些困惑給中美關係的未來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 藍色浪潮無法拯救中國2018-10-02
伊沃·達爾德(Ivo H. Daalder)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主席
詹姆斯·林賽(James M. Lindsay)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副總裁
11月6日的中期選舉如果真迎來藍色浪潮,可能改變美國圍繞中國貿易政策的爭論語調。但它不會為醞釀成形的華盛頓和北京圍繞經濟和全球霸權的長期爭鬥提供退路。
- 美國不再遷就中國2018-08-01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最近的事件表明,美國幾十年來對中國的通融政策正讓位於加倍阻止北京的進步。然而,不合理的反制可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注入不穩定性。要展示領導力,至關重要的是為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留有餘地。
- 美國對華戰略定位改變中美關係發展動力學2018-07-26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新態勢,源自兩國力量對比的變化和兩國內外發展進程的相互激蕩,是多極化國際關係格局下的大國博弈。中美雙方都無法憑一己之力改變這一歷史發展進程。
- 世界大變革中的中美關係2018-07-17
陳永龍(Chen Yo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中美關係更顯得是一對不可或缺的夥伴關係。世界秩序的積極演化將由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引導。
- 美國對華戰略轉向與中美貿易戰——觀察與判斷2018-07-06
秦曉(Qin Xiao) 香港金融服務發展局成員
有一定管控的有限貿易戰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中美之間的常態,這對兩個最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是重大的負面因素,雙方應妥善應對,避免對抗進入螺旋式升級並擴展到非經濟領域。
- 中美衝突的形態2018-06-11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對大多數美中貿易戰觀察家來說,開戰原因是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遇上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信條。但這種解讀錯失一個關鍵的發展動向,即美國長達數十年的對華接觸政策已告終結。
- 美國對華政策陰晴多變的背後2018-05-24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美國新政府在執政第一年對華罕見示好,但今年以來美方態度突變,對華罕見強硬直至發難。
- 特朗普因為關注貿易而迷失對華目標2018-04-19
郭棟(Guo Dong)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中國項目主任
政策向內轉,優先考慮國內少數工廠,從而枉顧美國與中國之間更大的格局演變,這似乎讓特朗普因小失大。
- 蓬佩奧任國務卿無益北京,但有益特朗普選民基礎2018-03-27
馬修·施密特(Matthew Schmidt) 美國紐黑文大學助理教授
特朗普總統提名邁克·蓬佩奧出任下一任美國國務卿,這一舉動應當被視為特朗普政府釋放出的一個信號,即美國將把中國定性為新的頭號公眾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