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聯濤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肖耿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美國的對華政策弄巧成拙

2018-11-05
b.jpg

貿易關稅可能受到最廣泛的關注,但美中之間的衝突實際上是在多個方面展開的,包括匯率、技術、網絡空間,甚至軍備。對於世界應對從移民到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來說,這並不是好的兆頭。

華盛頓資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說,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操作手法是“用最大程度的攻擊性掩蓋致命的弱點”。事實上,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特朗普賭的是其魯莽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敵對語氣能在11月中期選舉前夕轉移美國選民對嚴重的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這種目光短淺的策略與中國政府的長期謀略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上證指數跌幅遠遠超過道瓊斯指數,已經跌至2014年11月以來最低點,但中國正在阻止人民幣貶值,以免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與此同時,隨着向更加創新、包容和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轉變,中國正努力讓其經濟擺脫不利的外部環境。為推進這項工作,中國領導人正在與民營部門合作。副總理劉鶴最近承認,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中國領導人似乎終於認識到,除非中國陷入一場威脅國家安全的全面戰爭,否則沒有理由繼續犧牲民營企業來補貼國有企業。

從限制有可能出現更多的不穩定狀況方面講,中國的做法有其道理。問題在於,對許多國家來說,國內問題——例如英國退歐——正越來越與全球性的當務之急相互衝突。

經曆數十年的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一個國家的決策會產生深遠的溢出效應。在這一背景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應對氣候變化、不平等加劇和顛覆性技術等關鍵性挑戰。然而,正當世界最需要合作的時候,美國卻在很大程度上退出了國際舞台。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美國提升其全球領導力,從單極向多極世界秩序的轉變仍然會繼續。這種趨勢一定程度上是由人口結構驅動的:發達國家正在快速老齡化,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迅速增長,他們既年輕,又富有,這意味着巨大的活力和更加激烈的資源競爭。

但特朗普政府對對抗、保護主義和短期行為的嗜好讓事情變得更糟。例如,為公司和富人減稅不僅加劇了美國國內的不平等,也激化了全球惡性競爭,從而破壞財政的可持續性,加劇全球的不平等。

同樣,儘管美國不願為盟國的安全買單是可以理解的,但特朗普敦促美國的北約盟國增加國防支出所使用的笨辦法卻無濟於事。相反,除了削弱與美國最親密盟友的關係,特朗普的把戲還加劇了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從而在國家安全方面提高了經濟學家所說的“影子價格”。

當然還有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這種政策不僅僅是“懲罰”中國。自由化的主張一直着重於降低全球貿易、投資和信息流動的交易成本,而通過以國家安全為幌子阻止中國人獲得技術,特朗普政府增加了這種交易成本,不僅對中國,對其他試圖利用貿易和技術促進增長與發展的國家來說都是如此。

特朗普政府反覆無常地使用制裁,讓問題複雜化,使確定與今天是朋友、明天是敵人的國家進行貿易的成本變得困難。當美國單方面決定退出2015年伊朗核協議並重新實施制裁時,歐盟與伊朗的貿易突然面臨新的壁壘。如今歐盟必須通過與中國和俄羅斯建立一個“特別支付系統”,來盡量規避美國的制裁。

因此,經過幾十年的日益開放和全球化之後,世界正退回到分裂狀態。這將嚴重削弱全球貿易,進而破壞經濟增長前景,妨礙全世界應對共同的挑戰。事實上,它甚至可能加劇這些挑戰。例如,氣候變化帶來的生態破壞和資源稀缺有可能加劇衝突和動蕩,從而製造出更多的移民。

特朗普可能認為它對中國的政策就是實現“美國優先”。但他的政策不僅傷害中國,也會傷害到美國,更不要說傷害世界上其他的國家。避免普遍的破壞性後果的唯一方法是改弦易轍,恢復與中國的互惠合作。中國發表的白皮書正是支持這種互惠合作。

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經過幾十年的全球化,各國通過供應鏈和知識網絡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單打獨鬥。他們也知道不冒險行事才符合國家的最大利益。而他們希望繼續加深與國際社會的聯繫,不是作為一個破壞者,而是作為一個致力於維護全球穩定的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美國亦應如此。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America's Self-Defeating China Policy”(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