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亞洲行看新時代中美關係2017-11-20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為轉移國內的政治壓力,為軍工部門尋求利潤來源的需要,為籠絡亞洲舊有的各種反華勢力,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圍堵中國。
特朗普對華政策一團糟2017-03-31
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特朗普上位對北京來說是壞消息,尤其因為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願景與習近平締造「中國世紀」的「中國夢」相抵觸。然而至今,中國不僅未在貿易和安全事務上遭到美國的懲罰性反制,而且即將舉行的海湖莊園「習特會」有可能告訴人們,形勢越是多變,美國的外交政策就越是依然如故。
點評「美國對華政策專家組報告」2017-02-21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由夏偉(Orville Schell)和謝淑麗(Susan Shirk)聯合主持,亞洲協會與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發表了專家組報告《美國對華政策:給新政府的建議》。這份報告耗時約兩年,在2017年2月這個時間點發表,目的是為特朗普政府提供指導。
中國與特朗普:新的宏大敘事?2017-01-23
查道炯(Zha Daojiong) 北京大學教授
美國人應該明白,中國所期望的良好外部環境,包括一個和諧、繁榮、強大而負責任的美國。這種理解對兩國的福祉而言,將是最好不過的。
- 特朗普應趁早打消「聯俄制華」念頭2017-01-19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中俄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政治高度互信,經濟交往密切,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有很高的認同度、契合率。而美俄存在結構性矛盾,難以發展為密切關係,「聯俄制華」只能是特朗普的一廂情願。
- 唐納德·特朗普登場2017-01-17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東京自由撰稿人
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美關係沒有什麼新情況足以挑戰人們的想像力。但唐納德·特朗普登場了。
- 借力中國,讓美國再次偉大2017-01-09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對當選總統特朗普來說,不幸的是,他不能無視前任留給他的中東戰亂。但如果堅守與各方友好相處的信念,就可以避免產生更多衝突和新的地區緊張。在中國問題上,特朗普有機會再起爐灶。
- 中國應給特朗普一些時間2017-01-06
傑瑞德·麥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方人士試圖用海洋安全或反對美國在中國周邊海域進行軍事偵察,來解釋捕獲美國無人潛航器一事。中國捕獲這一設備是向當選總統特朗普發出一個信號,即中國不打算容忍任何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威脅,而特朗普正是通過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對這一原則發出了威脅。不過,現在還沒有必要因為突發行為而疏遠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其顧問。中國的經濟及全球影響力使它能夠在國際社會中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而且,中國的實力並不在於能從水下撈出美國無人潛航器,而在於它的地區及全球經濟影響力。
- 美中關係需要另一個蒲安臣2016-12-20
曹贊文(Don M. Tow) 二戰亞洲史實維護會新澤西分會會長
曹贊文回顧了19世紀60年代到今天的美中外交關係史,重點是他所謂的「包圍/孤立/削弱」政策。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孤立/削弱外交政策在超過65年的時間裡沒有奏效,原因是這一政策建立在「也許正確」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了解、公平競爭和雙贏方案的基礎上。蒲安臣150年前就意識到,從長遠看,基於國家平等的對華政策才最符合美國和美國人民的最大利益。
- 給特朗普對華政策的五點建議2016-12-19
楊潔勉(Yang Jiemian) 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美國新領導人必須真正意識到,以建設性方式處理美中關係對兩國和整個世界來說至關重要。雖然特朗普計劃收回美國在海外的部分承諾,但他不能隨意更改所有市場規則。他把美國大部分經濟問題歸咎於中國是選錯了對象。
最最重要的問題2016-12-19
郝志堅(Dennis V. Hickey) 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
特朗普大選獲勝對中美關係意味着什麼?他沒有政府工作經驗,這在所有美國總統當中獨一無二,也意味着這位新總統沒有政治背景來讓中國人預測其行為。在官方「對華政策」方面,即將入主白宮的特朗普可謂「一張白紙」。
- 從特朗普當選看中美關係2016-12-16
袁鵬(Yuan P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中美實力對比拉近的趨勢在發展,美國自身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國際格局演變對美國地位不利。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必須以更加務實、理性、包容甚至創造性的思維去制定未來的對華戰略。
- 當選總統的中國狂人策略2016-12-16
齊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訪問學者
搞戰略性突襲和樹立非理性形象,是邊緣遊戲中的經典策略。遊戲的一方強調自己打算在懸崖邊「跳舞」,使風險最大化,導致對手最終讓步。必須透過稜鏡,或者從佯裝的非理性角度,來看待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通話。特朗普是個好學的商人,他可能考慮過歷任總統的策略,並發現扮演「狂人」更能達到他的終極目標,即利用中國在台灣問題這類國家核心利益上的堅持,換取貿易和就業協議,這是他既有的政治承諾。
- 特朗普對華政策預測2016-12-07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現在是美國過渡時期。在選舉中,為贏得選票,特朗普發表了一些極端言論,許下一些明顯做不到的承諾。及至當政,他必須面對現實。中美兩國互有需要,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合作仍將是兩國關係的主流。
- 北京面臨的最好局面2016-12-07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東京自由撰稿人
唐納德·特朗普出任總統,將重置美國在亞洲的存在,並在該地區為中國提供意外軍事與經濟機遇。中國領導人必須分清目標的輕重緩急,避免與鄰國疏遠。不過,在特朗普選定內閣並與內閣成員打交道之前,中方無法預期未來幾年美國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