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宿景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從特朗普亞洲行看新時代中美關係

2017-11-20
S2.jpg

美國總統特朗普亞洲之行的主題,是繼續推進奧巴馬“重返亞洲”和“亞洲再平衡”戰略,以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國。在亞洲戰略方面,特朗普與奧巴馬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他使用的是“印太地區”(Indo-Pacific)一詞,而不是傳統上的“亞太地區”(Asia-Pacific)。實際上,奧巴馬所用的“亞洲”概念,指的也是圍繞中國周邊的東海、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各國。這一區域構成了當今世界最強勁的一條經濟發展帶,同時也是亞洲、非洲和歐洲之間的交通幹道。美國的戰略一直是謀求重新構築冷戰圍堵框架,在遏制與平衡中國崛起的同時,也使美國能最大程度地分享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成果,儘可能長時間地維繫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特朗普此次亞洲行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利用朝鮮核問題,強化了美日韓軍事同盟。特朗普到訪期間,日本和韓國都承諾將花費巨資購買美國更多的高端武器。日本計劃購買第五代殲擊轟炸機、海基型攔截導彈、配備“宙斯盾”作戰系統的軍艦以及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韓國將購買美國高技術偵察裝備、導彈、核潛艇及其他各種最新式武器。通過向日韓出售新的尖端武器,美國最終將建成戰略反導系統的亞洲段。毫無疑問,這套系統所針對的主要目標是中國。

在越南峴港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特朗普表示,美國要向印太地區所有國家提出新的雙邊夥伴關係,以鞏固友誼及貿易,並推廣繁榮及安全。特朗普正式使用“印太”概念,意味着美國將公開致力於謀求組建更大範圍的經濟和軍事同盟,尤其是要把印度拉入,以抗衡中國。過去幾年裡,是日本一直站在前台,力推旨在強化“印太海洋安全合作”的美日印澳“四方對話”計劃。

簡而言之,遏制中國始終是美國亞洲戰略的核心,這是由美國整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特徵所決定的。過去25年幾乎不間斷的對外戰爭,致使美國聯邦政府債務急劇擴大,軍工、高科技及金融部門獲利豐厚,而其他大部分經濟部門卻越來越難以為工薪階層提供高薪工作,經濟不平等已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據最新調查報告,蓋茨、巴菲特和貝佐斯(亞馬遜總裁)三人的凈資產合計為2485億美元,超過美國半數人口的財富總和。社會驚人地分裂,導致民主政治同樣驚人地急速衰敗,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因內部衝突而四分五裂,國家政治權力落入一個由商界精英、高級將領和情報官員組成的小集團之手,特朗普則是這一勢力的最新代表。與奧巴馬時期相比,當前美國的政治氣氛更混亂,權勢集團也更保守、更右傾。為轉移國內的政治壓力,為軍工部門尋求利潤來源的需要,為籠絡亞洲舊有的各種反華勢力,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圍堵中國。

托馬斯•庫恩關於科學革命的重要思想是:在革命時期,世界發生變革,理論本身也必須變化;每一個理論都適用於其自身所屬的世界,而不適用於先前的或後繼的世界;不同時期的理論之間不可通約,也就是說不能用同一尺度來衡量。當今世界正處於一場巨大的社會革命和科學革命之中,許多前所未聞的情況和各種全新局面正陸續呈現,中國崛起只是整個世界變革的一個側面。未來的中美關係必然是一種新事物,其深度和廣度是以往任何雙邊關係都無可比擬的,因而需要一種與以往不同的、蘊涵更豐富的理論來明晰地闡釋。

在戰略層面,中國顯然比美國更為理性和明智。多年來,中國一直在醞釀新時期中美關係的新定位。霸權強調政治手段,着重於對他國的控制,屬於舊時代觀念。中國則致力於發展經濟主導的外交,通過增進各國間的溝通和理解,有效滿足各國的不同需要和複雜的利益考慮,最終現實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目標。人類的歷史就是經濟手段不斷戰勝政治手段的歷史,僅從這一點來看,美國的圍堵政策也是難以成功的。

中美兩國作為“印太”地區最強的兩支力量,存在着絕對的並行性。目前兩國在這一地區的力量基本上是對稱的,互不相遜,平分秋色。今後幾十年里,中美兩國也會無可避免地以各種形式相衝撞。只有衝撞,才能使二者相互磨合,相互交織,相互界定。通過衝撞,力量的雙方都會適應和調整,各自對原有的目標和動機進行修正,從而在相互作用、相互支撐中實現新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