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特朗普貿易戰的誤判

2019-06-10
c.jpg

就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似乎即將達成一份貿易協議之際,雙方的談判人員發現事態退回到了起點。談判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堅持大幅修改草案協議,而根據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說法,這是對此前達成共識的出爾反爾。但中國修改草案協議的根本原因——中方不願滿足美方要求的原因——在於特朗普政府根本性的誤判。

簡而言之,美國一直太過急於求成。中國要求重新談判的部分原本是需要中方對美方尋求的一些改變進行立法,而談判背景是美國針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展開激進的圍攻行動。這一行動包括將華為列入美國貿易禁售黑名單,因此切斷了對華為的關鍵技術供給,同時對盟友施壓,要求後者孤立華為。

雖然美方的種種做法無疑會傷害華為,但這家公司最終將通過與其他快速增長的中國科技企業建立合作來彌補損失。然而,對於世界其他國家而言,特朗普政府對華為以及對中國的攻擊將帶來深遠影響。

中國早已與全球供應鏈深度融合,無法輕易切斷這種聯繫。孤立這個世界上領先的製造者和工業生產者——中國的消費市場高達14億人口——將嚴重破壞全球價值鏈,並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特朗普政府失算或許部分是由於操之過急,他希望在明年總統大選之前贏得一場“勝利”。美國似乎認定,它對付的是一個因面臨經濟硬着陸風險而格外軟弱的中國。但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量相對較少,但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可以使用的武器卻可能比其對手要多。除了對美國農產品和商用飛機加征關稅等直接反制措施外,中國還可以收緊資本管制,拋售手中持有的無可比擬的美國政府國債,或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最後一種手段引發的競爭性貨幣貶值浪潮將衝擊美元穩定性,同時波及國際貨幣體系)。

然而,截至目前中國還是展現出了相當的剋制。例如,近期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貶值,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表示將維護匯率穩定。即使與美國圍繞貿易和科技出口的緊張態勢繼續發酵會迫使中國採取一些短期報復行動,中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許會繼續保持這種克制。

原因顯而易見。這種克制的處理方式符合中國自身的長遠利益,無論是直接利益(支撐持續的經濟增長與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護國家完整),還是間接利益(避免繼續給全球市場造成代價高昂的破壞)。充滿諷刺意味的是,這同時也將迫使中國致力於推動美國聲稱一直尋求的結構性改革。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凸顯了維護一個開放經濟的內生風險。但是,中國沒有對世界其他各國關上大門,而是一直在試圖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性。

中國領導人不認為資本主義引領的全球化浪潮——在這一浪潮中,中國既是一個主要受益者,也日益成長為一個重要貢獻者——會很快出現逆轉。因為在中國看來,美國依然是這個世界上自由市場最堅定的捍衛者,而中國一直在朝着自由市場的方向前進。美國對自由市場信仰的偏離以及對國家權力的濫用會削弱自身經濟基礎,並威脅其自由資本主義制度。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和美國很可能漸行漸遠。中國將發展自身的核心科技以結束對美國的依賴,同時強化那些能夠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部門。

但無論如何,這種技術進步都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它必須保護知識產權,建立更有效的資本市場,來鼓勵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正是認識到資本市場在推動技術創新方面發揮的作用,中國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科創板。

這並不是說中國將對貿易談判關上大門。相反,美中貿易關係的確存在結構性失衡,而中國願意解決這種失衡。

然而,中國沒有縱容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強行提高關稅,這種方式既天真又魯莽,而是堅持分階段解決問題。世界應當支持這種方式,尤其是美國,應當放鬆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並歡迎中國在美進行投資。

對於很多人而言,中國和美國似乎正在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即一個霸權大國因擔心挑戰者崛起而通過發動戰爭來維護其全球主導地位的自我實現的預言。但是,即便中美兩國之間的經濟較量持續下去,我們也並非不可避免地會落入這個陷阱。

中美之間政治互信的缺位並未阻止兩國過去40年在互惠互利的商業領域展開合作,也並未妨礙雙方在文化、教育和其他領域日益增多的交流。當兩國面臨諸多共同挑戰——氣候變化、核威脅、恐怖主義、貧窮以及金融市場穩定性時,我們只能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再一次展現出必要的長遠視野與大國智慧,重新開啟與中國的合作之旅。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 “Trump's Trade-War Miscalculation”(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