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對台海局勢的潛在影響2022-05-16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俄烏戰爭已經使冷戰在歐洲復活。中國清醒地看到,除朝鮮半島外,台海亦是可能使冷戰在亞太復活的導火索。要避免這一重大風險,中美恢復加強政治安全對話、加強危機管理已經迫在眉睫。
衝突的邊界2022-05-12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
烏克蘭危機是一場沒有邊界的衝突,打開的不僅是又一個戰爭泥潭,更是漫無止境的惡性競爭和秩序重組。
- 「全球安全倡議」對中美全球安全治理合作的啟示2022-05-06
董春嶺(Dong Chunli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理解中國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全球安全觀,是理解中國對外戰略的基本邏輯和增強中美戰略互信的基點。日趨嚴重、多元的全球安全挑戰為中美提供了諸多全球安全治理的合作點。
- 非國家行為體成為俄烏衝突「攪局者」2022-04-27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非國家行為體介入俄烏衝突的行為事實上打造了新的博弈樣式,其作用對國際力量對比態勢、全球治理進程、乃至國際輿論和思潮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 俄烏戰爭中的中國立場2022-04-26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俄烏戰爭中的中國立場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選擇。國際社會不能從孤立的要素中衡量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
俄烏衝突背景下的台海危局2022-04-26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俄烏衝突對台灣問題的負面影響正在不斷顯現,美國以「捆綁中俄」的手段,炒作大陸「武統」台灣的危機感,強化亞太地區國家對所謂「中國威脅」的認知。
俄烏衝突打亂美國外交戰略理念和行動2022-04-13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俄烏衝突使美國全球戰略顧此失彼的一面更加突出。這意味着中國將面對一個更加複雜的世界政治結構,一個更具風險的外部安全環境,一個對「中國威脅」更有緊迫感的美國。
俄烏戰爭起因、前景及後果2022-04-08
馮玉軍(Feng Yujun)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
俄羅斯原來提出的一系列目標可能都沒有辦法實現。不論戰場上的結局如何,俄羅斯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都可以說已經失敗了。
- 朝鮮半島局勢進入新一輪緊張周期2022-04-01
王付東(Wang Fudong)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所副研究員
朝鮮道導彈試射對東北亞地區的政治影響遠大于軍事影響。美國目前既不願對朝謀求務實交易,也不可能採用武力手段,反而更可能利用朝核問題加大對華施壓。
俄烏衝突將北極理事會推到十字路口2022-03-29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俄烏衝突導致北極地緣政治格局的震蕩調整。北極理事會本身不會解體,但在未來發展方向上或將出現一定調整。
- 俄烏衝突沒有贏家2022-03-24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這場衝突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無論未來是戰是和,都不能彌補各方付出的巨大成本。
反思戰爭下的中俄關係2022-03-17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中國對外關係越有彈性,對外戰略就越有韌性,越有利於在「冷和平」或「動蕩和平」中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中國不僅要促進國際主義,更要維護國際正義,用自己的行動塑造一個穩定繁榮的世界秩序。
俄烏衝突:雙重安全困境及中國的戰略選擇2022-03-16
董春嶺(Dong Chunli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導致俄烏衝突的既有複雜的歷史經緯,也有多重安全困境。中國立場主張背後所蘊藏的共同安全邏輯和「全球安全觀」,需要被更好地理解和借鑒。
- 如何看待俄烏衝突?2022-03-14
王義桅(Wang Yiwei)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俄烏戰爭也許將以烏克蘭最終被迫作為中立國家而結束。這意味着歐亞互聯互通將形成烏克蘭分界線,俄羅斯無法融入歐洲,轉而重點經營遠東,加大對華經濟倚重。
- 俄烏戰爭增加伊核協議談判變數2022-03-10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爭不僅強烈震動了現存國際秩序與國際關係格局,也給伊核協議談判增加了喜憂兩方面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