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肖斌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俄烏戰爭中的中國立場

2022-04-26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俄羅斯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國,中國立場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便飽受國際社會的關注。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希望中國與它們持同樣立場,而中國則選擇了符合自身利益的立場,即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主張和平,反對戰爭;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主張俄烏對話談判;強調“親仁善鄰”等。儘管如此,中國立場並不能令所有國家滿意。

在戰爭調停方面,中國沒有其他國家想像的那樣有影響力。僅中俄關係而言,一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約束不了俄羅斯的冒險行為。受冷戰歷史遺產的影響和成為“歐亞大陸”領導及中心的需要,俄羅斯發展中俄關係的動力非常強勁,並通過各種政治規制引導中俄關係向符合自己戰略利益的方向發展。

二是俄羅斯向中國隱瞞了戰爭信息。根據目前筆者掌握的情況,俄羅斯領導人在北京冬奧會訪華期間沒有向中國透露任何戰爭信息,甚至在2月25日與中國領導人的電話交談中,普京僅介紹了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軍事行動”,卻沒有提及烏克蘭東部地區以外的“軍事行動”。戰爭爆發後,中國在烏克蘭的僑民和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三是中俄經貿合作是相互依賴關係,不可能成為中國與俄羅斯討價還價的外交工具。中國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俄羅斯則是中國最大的進口能源來源國,雙方經貿合作對各自國內的經濟穩定發展都至關重要。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對於中國至關重要。

俄烏戰爭中的中國立場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選擇。在國際政治實踐中,任何國家只要捲入國際事務,就要面對諸多不可知的風險。當不得不向國際社會展示自己立場的時候,國家通常是把事實和價值兩個要素結合起來確定對外立場。因此,國際社會不能從孤立的要素中衡量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因為每個要素影響的範圍和方向都取決於其他要素的狀態。

在事實要素上,根據《聯合國憲章》、《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1994年12月)、《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2019年6月)和《中國和烏克蘭關於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2013年12月)等國際條約,俄烏戰爭不符合中國所秉持的“主張和平、反對戰爭”的立場。這一立場在中國領導人與美國和歐盟領導人的交流中多次被強調。但因具體行動存在較大差異,美歐等國對中國立場十分不滿。

與其他國家一樣,事實要素並不是中國形成立場的唯一要素,價值要素同樣發生着作用。在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把中國當成威脅的前提下,規避風險是所有中國對外行為不得不考慮的價值要素。於是,規避風險的傾向在中國立場中佔有非常高的成分。而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越強調中國威脅論,中國就越不可能在具體行動上尋求與美歐國家一致。可確定的是,倘若中國與美國及其西方盟友關係沒有出現較大的轉機,美歐國家與中國保持合作夥伴關係的意願將越來越低。

無論俄烏戰爭的結果如何,俄羅斯都會失去戰爭前與北約形成的戰略防禦空間,固化歐洲人對其的敵意,並把自己拉入一個“實力極不對稱的新冷戰”中。與此同時,後蘇聯空間可能碎片化,歐亞地區秩序的不穩定性將會增加。而中國從俄烏戰爭中得到的啟示是,任何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都不能長久維持,其維護霸權的成本終將超出其經濟、軍事、人口和外交資源的承受能力。面對來自全球體系的霸權壓力,中國不僅要選擇靈活多變、遊刃有餘的鬥爭哲學,更要高舉和平主義的大旗,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和平大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成為維護正義和公平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