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舜(Brian Wong),香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羅德學者。
2025-07-09 21:56:03 特朗普2.0時代非自由貿易的終結
全球貿易正經歷演變,但並非走向終結,因為美國保護主義的結構性限制和不受美國影響的區域協議興起,正支撐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美國仍然是全球貿易的重要力量,但以其為中心的貿易體系正在逐漸衰落。
2025-05-23 22:41:15 韓國是否應重新調整美中政策?
經過數月政治動蕩之後,韓國即將舉行的大選可能導致該國對中美競爭的態度發生改變,其候選人立場影響着韓國在國防、貿易和外交領域對這兩個大國的政策。李在明可能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促進貿易和文化交流,而他的對手預計將強化韓美同盟,尤其是在安全和技術問題上。
2025-04-28 22:41:14 「大國」四方博弈
21世紀初,全球力量對比發生了迅速變化。在當今的世界關係里,美國、中國、歐盟和俄羅斯正為爭奪平衡和主導地位而展開四方博弈。
2025-03-25 21:28:34 特朗普正在採取「反向尼克松」策略嗎?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舉措至少引起了兩極分化,但由於內閣存在相互競爭的聲音,強人策略可能不是政府早期舉措的最終結果。
2025-03-10 18:47:34 特朗普2.0時代東盟國家面臨三大挑戰
美國國防部部長赫格塞思未直接提及東盟國家,凸顯特朗普政府對東南亞國家的普遍冷漠。特朗普政府更喜歡貿易保護主義、轉移軍事負擔和從事交易性外交,而非持續參與區域事務。
2025-03-04 09:35:05 歐盟為何需要特朗普2.0政策
歐盟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這主要是由於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上台,美、德、法等擁有內向型議程的大國政府開始推出相關政策。對歐洲、北約和烏克蘭衝突而言,這可能導致當代全球秩序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2024-10-24 21:55:51 馮德萊恩第二任期的對華對美政策
馮德萊恩成功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後,歐盟新任領導層的對華立場正轉向更為強硬。如果沒有連貫的對華對美政策,歐洲的內部分歧很可能不斷加深,從而削弱其在中美之間維護戰略自主的能力。
- 2023-03-03 16:29:44 為美中合作尋找真正的中立區
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將持續下去,直到雙方達成共識——這可能以書面形式開始,雙方選派代表就關鍵問題在某些地點展開對話。
2022-12-20 22:09:33 拜登對華關係:細節決定成敗
拜登總統執政以來,他和習主席進行了首次面對面會晤,雙方也提出了友善的提議。但是,如果希望在拜登的首個任期內緩和美中競爭,仍然任重而道遠。
2021-08-09 17:28:38 商業共同體能成為連接太平洋兩岸的橋樑嗎?
中美之間的貿易額高達數千億美元,然而它們在政治舞台上存在分歧。儘管兩國政府都可以訴說自己的不滿,但更開放的溝通可以讓企業經營者得到更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