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國的新計劃2020-10-03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從「中國製造2025」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的務實或戰略性政策及項目常常被世界曲解為不光明正大,或具有破壞力。對中國新的五年規劃也同樣如此。
2023:中國經濟復蘇之路不平坦2023-02-02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當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民間投資是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重要力量。但過去幾年,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部分民營企業信心受到衝擊。
2023年及以後的中國經濟前景2023-01-30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對中國經濟來說,2022年並非好年頭。2019年12月爆發的新冠疫情,在2022年第二季度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在上海。結果,全年大陸經濟實際增速僅為3.0%。這是1978……
- 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4.7%2023-01-03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中國經濟必須逐漸步入正常發展軌道。渡過疫情「衝擊波」之後,預計中國經濟從二季度開始反彈,全年GDP增長可能達到4.7%左右。
- 20大後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2022-10-24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共20大報告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它延續過去十年的基本思路,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旨。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正常復蘇可期2022-07-27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隨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回升。
如何看待中國今年5.5%的增長目標2022-03-24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目標充分考慮了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和此前兩年平均增速,也意味着今年中央將加大政策力度,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中國高速增長的歷史使命與新增長周期的政策空間2022-02-17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在中國,高速增長已完成其歷史使命,新發展階段和新一輪增長周期需要匹配經濟增長的結構改革,綜合統籌群體公平、代際延續和氣候包容等多方面問題。
誤讀中國在WTO的記錄有損全球貿易2021-12-15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美國聲稱,中國經常違背其WTO義務,該組織對改變中國的行為無能為力。但數據並不支持這種觀點,且美國這種敘事造成的誤解正在損害全球貿易體系。
維護開放的世界經濟2021-12-02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遏制或孤立中國經濟毫無意義,因為這意味着所有國家都會在全球化的倒退中成為輸家。
中國推動能源轉型需符合自身實際能力2021-11-18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需符合自己的實際能力,更要保持適度的能源安全水平,對內要避免激進、運動式的能源轉型,對外則要結合自己的戰略利益參與國際合作。
- 「共同富裕」不意味着改革開放的轉向2021-11-15
馬曉野(Ma Xiaoye) 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創建院長
強調「共同富裕」,是過往經濟發展思路和相應社會分配製度的演進,是經濟發展路徑改革的續篇。
被忽視的中國經濟活力來源2021-10-13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許多中國問題觀察家對該國前景感到悲觀,認為它依然過於依賴西方的技術。但由於具備龐大聯通的市場和卓越的學習能力,推動中國發展的創業衝動依然強烈。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如何應對複雜國際局面2021-08-12
陳德銘(Chen Deming) CCG名譽主席、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理事、前商務部部長
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正在涌動。作者談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應如何擔當,以維繫全球化趨勢和捍衛自身發展權。
百年大黨與中國經濟奇蹟2021-07-05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年華誕。中共是全球屈指可數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政黨之一,其他幾個包括英國的保守黨及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是中國大陸的執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