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打噴嚏2020-02-28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教員
SARS時期的V型復蘇軌跡將很難複製。在投資泡沫泛起的這些日子裡,中國打噴嚏對長期自滿的金融市場來說也許格外令人不安。
病毒經濟:謹慎的信心2020-02-22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雖然有冠狀病毒,但如果政策得當,並且成功與國際社會合作,中國經濟很可能在中期內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抗擊冠狀病毒的經濟戰2020-02-18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政府必須採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供應鏈的中斷,幫助企業度過危機,實行更具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如何打好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保衛戰?2020-02-19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對疫情造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必須有充分預判和評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適當擴大財政支出,進一步減少企業稅收負擔,最大限度避免供應鏈「斷鏈」風險。
中國銀行貸款的數字化革命2020-02-19
黃益平(Huang Yiping)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中國很早就認識到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性。而今,在線銀行提供了國家需要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有利於經濟增長和創新,也有利於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實現更廣泛的金融包容。
冠狀病毒不會削弱中國經濟2020-02-14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定向調整,對受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和服務業企業提供支持,中國政府仍然能夠確保經濟的強勁復蘇。
展望2020: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2020-01-22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預計中國經濟增長6.0%左右,並順利實現兩個「翻一番」和「十三五」規劃的目標。
中國經濟政策干預存在矯枉過正的危險2020-01-03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中國中央政府就像呵護過度的父母,需要學會放手。雖然更寬鬆的經濟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短期風險,但它對未來的增長和繁榮至關重要。
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2019-12-18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中美貿易戰使中國外向型部門和工業部門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但中國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的目標區間,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產業升級的特徵也開始顯現。
沒有看到減貧的全貌2019-11-21
洪源遠(Yuen Yuen Ang)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政治學教授
中國短短几十年內讓數億人脫貧的經驗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最要緊的是,雖然隨機對照試驗法及其所評估的針對性項目有可能在消除不平方面發揮作用,但最強有力的減貧手段還是經濟增長。
中國需要實行經濟刺激2019-11-08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中國擁有實施強有力經濟刺激計劃的政策空間。雖然對此類計劃的副作用和限度應當有充分的認識,但經濟持續放緩的風險需要政府使用刺激手段。
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2019-09-27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教員
雖然貿易戰至關緊要,但中國正在贏得更重要的可持續發展之戰。
中國自貿區戰略從1.0升級到2.02019-09-18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面對單邊主義「逆流」,推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升級自貿區戰略並打造其制度框架,將為中國贏得主動。
中美關係:對中國政治經濟的持續誤解2019-08-26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查明納德大學教授
中國近年的經濟繁榮與「中國式資本主義」這種獨特的政治經濟的形成有關。這一制度在西方仍然深受誤解,但它卻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法被「遏制」的。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延伸到企業2019-08-15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一直被西方評論家批評為侵犯個人隱私,但新的指導意見顯示社會信用體系將提高中國經濟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