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延伸到企業2019-08-15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一直被西方評論家批評為侵犯個人隱私,但新的指導意見顯示社會信用體系將提高中國經濟的透明度。
中國財報顯示新技術不可小覷2019-05-14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中國最新公司財報顯示,雖然經濟放緩,但新技術已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核心。其中,新能源汽車和5G通訊設備銷售商的表現尤為突出。即便如此,中國經濟仍繼續受到全球需求疲軟和持續對美貿易戰的影響。
- 中國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平衡2019-05-03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中國主流經濟學家認為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已經過時,必須把經濟的結構性調整放在首位。但這也許有利於提振2019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同時不妨礙結構性改革。
中國城市群的力量2019-04-30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習近平主席宣揚的「中國夢」並不像一些西方人以為的,是要主導世界。相反,中國提出包容性、可持續增長願景,而且它的領導人正在盡一切努力讓這一願景變為現實。
使中國的減稅在財政上有可持續性2019-04-08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金融與經濟學教授
中國政府預計,經過最近的稅制改革,它的整體稅收收入將出現大幅下降,僅今年就將減少2萬億元人民幣。雖然對中國企業主來說這很中聽,但它卻帶來中國在上財政是否不可持續的問題。
中國經濟十年大變革2019-04-04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對西方來說,2008年標誌着一個危機、衰退和復蘇不均衡的艱難時期的開始。對中國來說,2008年同樣是重要的轉折點,但它開啟的卻是幾乎沒人預見到的十年高速發展。
中國以及西方的中國批評者2019-04-04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在中國問題上華盛頓已經形成兩黨共識:美國正面對一個操縱貿易的、獨裁的知識產權竊賊,它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戰略威脅,理應受到懲罰。但這一共識是錯的。事實上,中國的成就即使不被讚賞,也值得肯定。
中國影子銀行如今是合法金融形式嗎?2019-04-04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雖然對中國經濟來說影子銀行風險仍然過大,無法作為可靠的融資形式徹底合法化,但在強有力的監管下,其中一個部門也許能緩解銀行滿足不了的融資需求壓力。
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說了什麼?2019-04-02
鍾偉(Zhong Wei)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似乎傳遞着這樣的信息:在諸多種不確定性的籠罩下,中國政府將努力維持中國經濟增長和改革開放大局的確定性。
用「競爭中性」原則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2019-03-27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出中國重新支持民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具體信號。
中國經濟放緩的原因及中國的對策2019-03-05
扎伊納布·查希爾(Zainab Zaheer) 發展問題顧問
中國經濟正面臨放緩,其影響難以預料。一些人認為經濟衰退必然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另一些人則認為只盯着GDP增長率是錯的。
中國在全球綠色金融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2019-03-05
麗莉·哈澤爾(Lily Hartzell) 環境問題自由撰稿人
華盛頓在「綠色新政」上陷入困境之時,中國已經站在綠色金融前沿許多年。即便如此,中國的綠色金融工作仍面臨關鍵性問題,包括它對「清潔煤」的使用,以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投資。
中國艱難的經濟平衡行動2019-02-26
吉恩·弗里達(Gene Frieda)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副總裁
中國領導人看來已經認同,不能再用信貸大肆擴張來應對周期性的疲軟。這樣一來,中國就必須採取艱難的平衡行動。
即將來臨的中國衝擊2019-02-20
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客座講師
喬什·費爾曼(Josh Felman) JH諮詢公司總監
中國的前景不樂觀,全球經濟能應對嗎?
中國何時實現高質量增長?2019-02-11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儘管地方政府過分自由可能導致不穩定,但控制過度有可能扼殺長期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地方級試驗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