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雙循環」戰略2020-10-16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當今中國的最大風險是經濟上與世界其他地區隔絕。中國必須繼續積极參与世界經濟,並盡其所能做出貢獻。對於中國來說,完全的自給自足也許只會降低它的生活水平。
- 中國正迅速向數字經濟轉型2020-09-16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中國很可能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承諾在十年內為由技術驅動的結構轉型投入巨資。
- 中國經濟向內大轉變2020-08-20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在全球性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尋求擴大國內市場。這不僅可以保持中國經濟的競爭力,還能讓中國擺脫「世界工廠」稱號,成為最精細的全球消費市場。
- 解讀中國經濟彈性2020-07-03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如果以為強制技術脫鉤、貿易制裁或強迫改變全球供應鏈會終結中國未來的經濟擴張,就未免過於天真了。批評人士若是目光短淺,看不到這一點,那將是他們的損失。
- 全國人大傳遞出的信息2020-07-02
周小明(Zhou Xiaoming) 前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
中國故事是令人鼓舞的。雖然內部市場巨大,但中國卻沒有向內轉,相反,它正以蓄勢待發的經濟為依託,更快更廣地向世界其他國家開放。
- 對2020年中國GDP水平的預測2020-06-11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國2020年的GDP水平取決於疫情過後的經濟復蘇速度和刺激措施是否到位。我們的預測是在剩下的三個季度里中國經濟增長會大大高於正常水平。
- 中國靠什麼穩住外資?2020-06-09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未來的全球競爭歸根結底是規則的競爭。「穩住外資」並非一個短期政策激勵問題,它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需要更強有力的倒逼機制。
- 新冠疫情不會減少全球對中國的依賴2020-04-21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當一些國家趨於閉關自守的時候,中國仍一如既往地致力於全球化。這種承諾所帶來的貿易、投資和增長機會對新冠危機之後陷入困境的國家來說也許是天賜良機。
- 中國的COVID-19時刻2020-03-02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即使這種病毒被遏制,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競爭、技術破壞、氣候變化、出現新疫情等風險也在逼近。所以,除了處理眼下的危機,中國政府還應準備着手彈性建設的改革。
- 當中國打噴嚏2020-02-28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SARS時期的V型復蘇軌跡將很難複製。在投資泡沫泛起的這些日子裡,中國打噴嚏對長期自滿的金融市場來說也許格外令人不安。
- 病毒經濟:謹慎的信心2020-02-22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雖然有冠狀病毒,但如果政策得當,並且成功與國際社會合作,中國經濟很可能在中期內保持穩定增長。
- 中國抗擊冠狀病毒的經濟戰2020-02-18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政府必須採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供應鏈的中斷,幫助企業度過危機,實行更具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 如何打好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保衛戰?2020-02-19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對疫情造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必須有充分預判和評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適當擴大財政支出,進一步減少企業稅收負擔,最大限度避免供應鏈「斷鏈」風險。
- 中國銀行貸款的數字化革命2020-02-19
黃益平(Huang Yiping)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中國很早就認識到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性。而今,在線銀行提供了國家需要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有利於經濟增長和創新,也有利於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實現更廣泛的金融包容。
- 冠狀病毒不會削弱中國經濟2020-02-14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定向調整,對受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和服務業企業提供支持,中國政府仍然能夠確保經濟的強勁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