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何偉文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病毒經濟:謹慎的信心

2020-02-22
zhang.jpg

農曆新年前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完全措不及防。截至2月15日,確診病例總數達到68500例,是2003年SARS(5723例)的10倍多。疫情中心湖北省有56244例,佔全國總數的82.1%,省會武漢佔全省的70.2%。隨着世界各地陸續出現病例,世界衛生組織於1月30日宣布疫情是“國際關注”事件。

中國迅速進行了全國動員,並在國內採取嚴厲措施抗擊疫情,包括禁止進出武漢,大範圍實施航空、鐵路、公路和水運旅客出行限制。許多城市的居民小區被隔離,所有居民被要求儘可能呆在家裡。商業活動暫停,學校延期開學。

這些舉措對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餐飲、旅遊和零售等行業受到重創。2019年,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出行人次達40億,今年則減少了八成以上。去年春節期間,餐飲業營收為7300億元人民幣(1050億美元),今年則下降到最低水平。

工業生產也受到嚴重打擊。例如,今年1月份的汽車產量比去年12月下降33.5%,比去年同期下降24.6%。2月份的降幅無疑會更大。截至2月12日,中國183家組裝廠當中只有59家恢復了生產,17%的組裝廠在2月23日前不會復工。2019年,旅遊業每天新增產值159億元(23億美元),如今已一落千丈。

中國供應鏈的中斷正波及到其他國家。由於缺少來自中國的零部件,日產(日本)和現代(韓國)的國內組裝廠均已暫停運營。德國2019年的全球汽車銷量為1590萬輛,價值4300億歐元,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為520萬輛,合1500億歐元。德國已經關閉在中國的300多家整車和零部件工廠,而停工意味着每天6000萬歐元的利潤損失。

供應鏈中斷令全球貿易流動進一步惡化。俄羅斯塔斯社最近報道說,全球出口每周減少了2000億美元,比中美貿易戰的後果還要嚴重。

年初以來,中國石油消費的大幅放緩也拖累全球油價下跌了16%。歐佩克正準備提前召開例會,審議延長削減產油配額的可能性。

悲觀情緒蔓延

最近幾周,中國國內和世界各地對2020年經濟前景的悲觀看法層出不窮。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研究部主任裘德·布蘭切特估計,冠狀病毒疫情若持續半個月,中國就將損失2.7%的GDP,即3800億美元,從而使2020年的GDP增長率減少0.2個百分點。牛津研究所估計,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長將減少0.4個百分點,全年增長在5.6%左右。高盛預計中國2020年GDP增長5.5%,但如果疫情持續三個月以上,GDP增長會降至5%甚至更低。

牛津研究所的本·梅認為,當前中國的冠狀病毒疫情比2003年的SARS更加嚴重,由於中國佔世界貿易的份額已經從2003年的5.3%上升到目前的12.8%,因此2020年全球GDP增長將減少0.2個百分點,降至2.3%,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亞國際政策研究所的羅蘭·拉賈估計,如果中國的GDP增速降至4.5%,全球2020年的GDP增速將會減少0.3個百分點。

然而,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和IMF發言人格里·賴斯都表示,現在進行估計還為時過早,後者更表示影響只是暫時的。世界銀行2月3日發表聲明說,中國政府擁有足夠它所需要的政策空間,來應對疫情對該國經濟的影響。

SARS無法相比

也有專家因中國2003年SARS時期的經歷而持樂觀態度。SARS爆發曾使中國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長減少兩個百分點,降至9.2%。SARS結束後,經濟從第三季度開始強勁反彈,結果2003年全年的GDP增幅達到10.1%,高於2002年的9.1%。

這一勢頭延續到了2004年和2005年,這兩年的GDP增幅分別達到10.1%和11.4%。SARS持續了六個月,從峰值到消失有三個月時間。當前的疫情也有類似的時間線,因此樂觀者相信,中國會重複2003年的表現。

不過,簡單的經驗類比值得懷疑。從深度和廣度看,冠狀病毒對經濟的影響遠超17年前的SARS。2003年的SARS只有5723個病例,不到目前新冠肺炎病例的1/10。截至2月15日,新冠肺炎病例已達68500例,而且每天還在以1000多例的速度增長。SARS疫情期間,市民的旅行、購物、餐飲不受嚴格限制,工廠或學校也沒有關閉,疫情主要集中在廣州和北京,除了要對來自外省的遊客進行檢查,其他省份幾乎沒受什麼影響。

其次,SARS過後的經濟反彈更多有賴於投資和房地產開發,這在今天已經不那麼奏效了。2019年,資本形成總額只拉動中國GDP增長2.0個百分點,房地產泡沫下,房地產的開發不再被鼓勵。

第三,貿易反彈對SARS過後的經濟反彈起了重要作用。當年貿易增長了37.1%,是10年當中最高的,其原因是擁有“入世”優勢,以及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這一優勢如今不復存在,相反,中國正面臨著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的全球貿易環境。

第四,眼下企業的成本與收益遠不如2003年時有利。新冠肺炎爆發前,中國的工業利潤比上年下降3.3%。由於勞動力成本、租金、公用事業支出和銀行利息上升,加上業務暫停,大批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已瀕臨倒閉邊緣。清華大學最近對995家中小企業的調查發現,85.0%的企業連三個月都撐不下去。

因此,現實的經濟困境將是非常複雜的。經濟反彈和全年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當前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以及政府正確的政策和創新性商業路徑。簡單的線性經驗分析並不是全部答案,中國要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謹慎的信心

烏雲中已經出現一絲曙光。本文撰寫時,每天新增病例數量已連續三天下降,2月12日全國為15152例,2月13日5090例,2月14日2641例,2月15日2009例。數據還顯示,湖北省從2月12日的14840例穩步下降到了2月15日的1843例,湖北以外地區的數據尤其令人鼓舞,新增病例連續12天下降,從2月3日的890例下降到2月15日的165例,有幾個省份的新病例為零。

除非出現第二個高峰,否則整個疫情將很快得到控制。與此同時,生產和服務的恢復已在全國各地展開。照此情形,經濟活動有望在3月下旬恢復正常,並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回升。

如果是這樣的話,新冠肺炎對中國2020年全年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是有限的。現在需要政府有正確的政策組合,需要有新的商業路徑,特別是:

第一,為各類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提供積極的財政和金融支持,確保它們的生存和發展。這類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政府皆可廣泛實施。

第二,為發展尋找創新型新動能。疫情期間,我們見證了醫療防護服、口罩和醫療設備生產、物流和配送方面的非凡活力,尤其是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驚人的建設速度,只用了10天時間,這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

而且,億萬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供應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所有這些都是經濟增長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全國抗疫行動加快了人工智能、物聯網、機械人、網上購物、遠程診斷、智能駕駛以及城市、社區和企業智能化管理的發展。這將成為推動2020年及以後中國技術、產業和服務發展的驚人驅動力。

第三,繼續開展國際合作。暫時的疫情沒有也不會改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對中國來說,當務之急是避免國際貿易流動的中斷和延遲。在這方面國際商業界已經給予信任,英國駐華商會主席聖·約翰·摩爾表達了許多在華英國企業的心聲。他說,我們會留下,我們不會離開。

一位著名英國經濟學家曾經發現,疾病對經濟的影響很難量化。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政府採取正確的政策,疫情過後可能會出現更強勁的增長。最近的例子是巴西。2016 年寨卡病毒大規模爆發,給巴西經濟帶來致命打擊,因為2015 年巴西的經濟增長率已經是-3.5%。疫情過後,2016年巴西經濟增長率為-3.3%,略好於上一年,2017年和2018年經濟都在回升,每年各增長1.1%。

如果政策和路徑得當,如果成功與國際社會進行合作,中國經濟增長在中期內很可能仍將處在趨勢線上。假如把2020、2021和2022年放在一起,待三年之後再回頭來看,那麼我們很可能看到的是,三年整體的增長與沒有新冠肺炎並無多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