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推動能源轉型需符合自身實際能力2021-11-18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需符合自己的實際能力,更要保持適度的能源安全水平,對內要避免激進、運動式的能源轉型,對外則要結合自己的戰略利益參與國際合作。
- 「共同富裕」不意味着改革開放的轉向2021-11-15
馬曉野(Ma Xiaoye) 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創建院長
強調「共同富裕」,是過往經濟發展思路和相應社會分配製度的演進,是經濟發展路徑改革的續篇。
- 被忽視的中國經濟活力來源2021-10-13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許多中國問題觀察家對該國前景感到悲觀,認為它依然過於依賴西方的技術。但由於具備龐大聯通的市場和卓越的學習能力,推動中國發展的創業衝動依然強烈。
-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如何應對複雜國際局面2021-08-12
陳德銘(Chen Deming) CCG名譽主席、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理事、前商務部部長
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正在涌動。作者談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應如何擔當,以維繫全球化趨勢和捍衛自身發展權。
- 百年大黨與中國經濟奇蹟2021-07-05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年華誕。中共是全球屈指可數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政黨之一,其他幾個包括英國的保守黨及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是中國大陸的執政黨。
- 中國亟待突破「碳中和」的強約束2021-05-27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碳達峰」、「碳中和」所代表的「碳約束」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社會各部門的發展。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價遠遠大於歐美國家。
- 中國GDP數據對美國的貿易來說是好消息2021-05-27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經濟走強意味着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速度大大加快。對美國投資者來說這是大好機會,而且不會有損失。
- 中國經濟、全球復蘇和美國的貿易戰2021-05-12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中國第一季度創紀錄的表現將擴大其增長勢頭,並支撐全球經濟前景。但新的貿易戰有可能再次破壞全球復蘇。
- 中國今後五年發展的重點2021-03-17
李稻葵(Li Daokui) 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
「十四五」期間的全球化可能是一種新型全球化,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呼籲、推動、維繫的全球化。「十四五」的戰略總目標是調整好中國經濟發展狀態,從過去在大程度上依賴外循環、國際市場和國際技術,轉到內外相對比較平衡的新發展格局。
- 中國能否以加入CPTPP為契機實現規則「突圍」2021-01-04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已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作為貫穿「十四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意味着它在不涉及制度紅線的一些重點領域將加速推進重大改革,並取得制度性突破。
- 開發全球首個主要央行數字貨幣2020-12-29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中國強勁發展的電子支付產業已經滲透到從街頭小販到年度報稅的經濟各個層面。中國當局希望利用所擁有的先進基礎設施,推出首個由政府支持的加密貨幣。
- 中國可通過擴大支出加速經濟增長2020-12-09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2020年中國經濟可能增長2-2.5%,表現遠強於面臨收縮的其他主要經濟體。但中國仍面對嚴峻的挑戰,應對之道只能是短期內實施更具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 解讀「十四五」規劃與2035遠景目標建議2020-11-16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確立了方向與路徑,主要有四個特點。
- 建設中國大市場須打破制度性壁壘2020-11-13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強大國內市場的最終形成有賴於打破市場壁壘,破除阻礙國內國際市場有效暢通的制度性障礙。
- 「雙循環」格局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詮釋2020-10-28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雙循環」格局並非割裂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繫,而是要進一步優化國內與外部世界的分工合作關係,通過內部市場的機制建設與完善,實現內外經濟更加均衡和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