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大市場須打破制度性壁壘2020-11-13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
中國強大國內市場的最終形成有賴於打破市場壁壘,破除阻礙國內國際市場有效暢通的制度性障礙。
- 「雙循環」格局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詮釋2020-10-28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雙循環」格局並非割裂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繫,而是要進一步優化國內與外部世界的分工合作關係,通過內部市場的機制建設與完善,實現內外經濟更加均衡和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的下一步2020-07-10
鄭永年(Zheng Yongnian)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教授
中國與美國乃至全世界需要互相調適,我們應該保持平常心態,去評價當前中國和世界相互適應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摩擦和問題。
展望2020: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2020-01-22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博士、教授
2020年,預計中國經濟增長6.0%左右,並順利實現兩個「翻一番」和「十三五」規劃的目標。
以進一步開放應對世界經濟大變局2019-11-07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全球化不可能逆轉,只會出現新的全球化。中國需進一步開放以應對世界經濟大變局,為新時代的全球治理和世界經濟企穩回升做出大國應有的貢獻。
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階段2019-10-09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中國要想保護它與全球金融、數據和知識體系的關係,需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需要決策者採取大膽、明智和創新性行動。
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2019-09-27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教員
雖然貿易戰至關緊要,但中國正在贏得更重要的可持續發展之戰。
《外商投資法》:中國推進制度型開放2019-04-24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
《外商投資法》的出台意味着通過完善開放經濟體制的內涵,中國向制度型開放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國經濟十年大變革2019-04-04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對西方來說,2008年標誌着一個危機、衰退和復蘇不均衡的艱難時期的開始。對中國來說,2008年同樣是重要的轉折點,但它開啟的卻是幾乎沒人預見到的十年高速發展。
中國以及西方的中國批評者2019-04-04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在中國問題上華盛頓已經形成兩黨共識:美國正面對一個操縱貿易的、獨裁的知識產權竊賊,它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戰略威脅,理應受到懲罰。但這一共識是錯的。事實上,中國的成就即使不被讚賞,也值得肯定。
- 改革開放40年慶祝大會說明了什麼?2019-01-18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慶祝大會向世界傳遞了四點信息。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要素2019-01-13
索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中美研究中心(ICAS)高級研究員
40年前,北京發生了一件對20世紀下半葉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它的衍生後果一直影響到今天。
改革開放是中國創舉和世界福音2019-01-09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在五千年文明基礎上的歷史創舉,既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一次讓人感到放心的講話2019-01-09
秦曉鷹(Qin Xiaoying)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年大會上的講話從始至終強調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雙40周年的歷史價值2019-01-07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40年前發生的兩個歷史性事件使中國成為了全球經濟大國,同時也惠及美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