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以進一步開放應對世界經濟大變局

2019-11-07
189.jpg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的起起伏伏自然不能例外。

首先,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幾十年的迅猛發展使全球經濟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整體力量上升,“東升西降”或“新升老降”,尤其中國的發展創造了歷史奇蹟。世界銀行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GDP的全球佔比達到15.9%,美國23.88%,中國經濟總量已達美國60%的所謂“紅線”。雖然GDP不能說明一切,但確實是一項硬指標。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藉助全球化和自身努力,已成為全球生產鏈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大市場和經濟利益共同體開始形成。

從全球化發展趨勢看,它不可能逆轉,只會出現新的全球化。全球生產鏈的形成、生產者的自我調節、消費者追求更好商品的願望,都是全球化繼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中美或其他任何兩國發生貿易摩擦,全球貿易流就會自我調節,兩國貿易流會轉變成三方或更多方的貿易流。中國已是近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這個國際貿易網絡不可小覷。中國需要世界,世界同樣需要中國。麥肯錫前不久出報告說,過去20年中國對世界的依賴度降低,而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度在上升。中國已是內需為主的國家,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凈出口佔GDP比例達9%,現在僅1%。隨着國內產業鏈完善,這一比例還會降低。

其次,美西方經濟發展模式的衰落和其他發展模式的成功,使世界經濟發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樣性與多元化更加凸出。以美西方新自由經濟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制度漏洞百出,資本貪婪無度、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出現制度性危機,四處亮起“紅燈”;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也由此“碎片化”和無序狀態加重,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面臨重新調整的新格局。

再次,新科技革命加速發展帶來人類經濟活動、生活方式和國家競爭形態的“大變局”。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多種重大顛覆性技術湧現,科技成果轉化明顯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主要國家加大對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投資研發。科技能力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上升為大國競爭與合作的主場,但互利共贏依然應佔主流。比如,芯片是中國IT產業的瓶頸,但中國又是世界芯片消費的主要市場,美國等國芯片公司離不開產業鏈下游的中國。以美光科技為例,其銷售50%在中國,加上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該比例超過60%。這種市場架構其實具有實現穩定和互利共贏的一定基礎。

第四,世界經濟受周期性調整、主要經濟體經濟轉型、新技術革命衝擊以及生產鏈重組等影響,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雖已總體過去,但主要大國過多依賴貨幣寬鬆政策的金融風險積聚,再次發生金融危機始終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各國頭上,是大概率事件。如今,美國等西方國家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催生的保護主義、“本國優先”盛行,貿易摩擦乃至貿易戰烽火四起,以規則為基礎、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有崩潰之虞。

面對充滿風險和動蕩的世界經濟變局,中國政府發出強烈信號,多次強調中國將進一步對外開放,而且開放的廣度、深度都將令世人矚目和期待。

為此,我們一是應堅持不懈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堅持黨的堅強領導,保持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穩步推進經濟轉型和發展,把握市場效率與社會公平的有效平衡。這是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對世界經濟繁榮做出貢獻的根基。

二是敢於和善於鬥爭但又爭取合作,擴大大國之間特別是中美兩國利益的匯合點。其中,處理好與美國競爭合作共存但競爭上升的新局面十分重要。美國認為中美經濟結構不平衡導致經濟關係出現巨大裂縫,並把經濟問題地緣政治化,把中國大量投資新興工業和新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機械人、先進制造、生物技術等視作對美國的戰略競爭乃至戰略威脅。在這種思維影響下,中美貿易摩擦、經濟競爭以及所謂發展模式競爭將持續存在,加上兩國互信匱乏,中美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短期內難以消除。

就加征關稅而言,對中國經濟影響如何呢?加征關稅意味着出口商品貴了,或等於人民幣升值。這方面固然有日本、德國的經驗教訓,但中國經濟體量大,面對關稅單一變量,有許多其他變量來對沖,中國國內經濟政策的強大作用,中國經濟體系的完整性、穩定性以及經濟內生動力,都使中國經濟具有其他國家沒有的特殊性。另外,中國人均GDP還不到1萬美元,美國則超過6萬美元,差距就是潛力,雖然潛力轉換為現實需要一些條件和艱苦努力。還有,中國是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貿易夥伴這層網絡具有重要的調節和緩衝作用。

美國與中國經濟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於美國國內政策。在美國民粹主義持續、2020年大選臨近、總統特朗普遭彈劾調查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美經濟關係處理難度加大,複雜性增加。我們需有足夠的兩手準備。

三是堅持力所能及地提供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亟需的“全球公共產品”,為全球化新時代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和世界經濟企穩回升做出中國作為經濟政治大國應有的貢獻。

針對全球治理,中國已經提出不少既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世界的新思想、新方案:“一帶一路”加強互聯互通、通過合作加強集體安全、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以加強合作的黏性和框架、在利益共同體基礎上同心協力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雖然美國等出於狹隘地緣政治考慮,對這些全球治理的想法和做法設置了許多障礙,但這些年的實踐證明,中國的新思想、新方案確實是互利共贏、合作多贏的,參與國家越來越多,早期收穫也越來越多。

(原載《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