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聯濤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肖耿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中國的COVID-19時刻

2020-03-02
shen.jpg

去年10月發表的2019年《全球健康安全報告》曾嚴厲警告說:“世界各國的國家衛生安全從根本上說是薄弱的,沒有一個國家為流行病或大流行做了充分準備,每個國家都有重要缺口要填補。”僅僅幾個月後,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就在中國武漢出現,迅速證明了報告評估之準確。

現在我們所說的COVID-19的病毒首次在中國武漢被發現,但當局在最初幾周內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犯下多重錯誤,包括不了解病毒的傳播速度,未將疫情及時向公眾通報。事實上,一些首先就這種疾病提出警告的醫生,最出名的就是眼科醫生李文亮,還受到了地方當局的訓誡。(李後來因為此病去世。)

直到1月20日,在鍾南山醫生提醒公眾這種新病毒的嚴重性之後,政府才採取行動。鍾南山是中國2003年抗擊另一種冠狀病毒疫情——SARS的英雄。如今,在約有5850萬人口的湖北省,武漢及其周邊城市被完全封鎖了。全國各地多達7億人基本被限制在家中。

中國政府隨後從全國各地,包括軍隊,動員了200多支醫療隊幫助遏制疫情。它還以空前的速度建起三座新醫院和九個臨時醫院,並向省、市和縣級政府下達嚴格的指示,要求改善公共衛生,隔離可能的病患,共享經驗和專業知識。

中國前所未有的應對措施似乎已經讓國內疫情的傳播速度減慢。但是,人口稠密的武漢是交通樞紐,有華中地區最大的機場,平均每天有3萬人從這裡離開。這意味着COVID-19可以並且已經迅速擴散到世界各地,全面考驗着各國的公共衛生應對能力。

截至2月25日,世衛組織報告了33個國家的80239個病例,及2700個死亡案例(死亡率為3.4%)。絕大部分病例是在湖北省,湖北也佔了死亡病例的95%。

韓國目前的COVID-19感染人數僅次於中國,確診了1261例。政府已經將國家置於最高警戒狀態,此舉意味着可以採取封鎖和其他限制措施。病例集中的東南部城市大邱已基本處於緊急狀態。日本的確診人數是847人(其中約700人來自同一艘游輪),排在第三位。

這種病毒在歐洲也越來越流行,意大利已確診219人,目前隔離人數超過5萬。就連伊朗的感染人數也在上升。避免一場大流行的希望正迅速消失。

這一切釀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為全球供應鏈中斷,服務停止。由於再次上調消費稅和受“哈吉比斯”颱風餘波的影響,日本經濟已經壓力重重,現在看來日本經濟將進一步收縮。

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樞紐韓國,因一名員工在COVID-19檢測中呈陽性,三星電子已經暫時關停了其在龜尾市的智能手機工廠。

由於疫情仍在升級,全球損失將比供應鏈中斷更為嚴重。在中國,生產和服務的突然減少正推動消費模式和商業運作向電子商務及遠程辦公轉變。隨着病毒的擴散,這種趨勢也可能出現在其他受影響國家。

這種轉變——包括中國人對旅遊、旅遊服務和奢侈品需求的變化——的經濟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波及全球。不過,受COVID-19封鎖措施影響最深的還是中國社會的動態演變。

數量空前的大半中國人被困家中一個多月,這讓他們有時間思考疫情對生活、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不管封鎖帶來多大困難,他們都能靠政府來提供可靠的電力、水和上網服務。當然,政府因為早期試圖壓制重要信息,在社交媒體上飽受批評,但正如《財新》雜誌的深入報道所顯示的,更開放的辯論和反饋後來被允許了。

COVID-19危機衝擊着經濟繁榮等同於社會福祉的信念。獨生子女家庭中的死亡使傳宗接代中斷,這在中國家族史上是沒有過的。因此,經過多年的旅行和線下消費增長,中國人可能會重新定位他們的健康、家和家人。

全球媒體的狂躁,包括冠狀病毒引發的排外情緒,有可能強化中國的自我反思和自強意念,尤其在梳理國內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治理問題方面。因為COVID-19,國內正迅速行動控制損失,並大規模重新排定優先事項,如用創新方式解決企業現金流、中小企業生存、就業中斷等問題,並恢復關鍵的供應鏈。

然而,即使這種病毒得到遏制,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競爭、技術破壞、氣候變化、出現新疫情等風險也在逼近。所以,除了處理眼下的危機,在教育、衛生保健、社會安全網和內部反饋機制方面,中國政府還需致力於長期的彈性建設改革。這些都是公眾最最期望的。

對世界各國來說也一樣。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互聯時代,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共同的。每個國家都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應對能力,否則沒有人是安全的。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China's COVID-19 Momen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