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徐洪才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23:中國經濟復蘇之路不平坦

2023-02-02
徐.jpg

2022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按年均匯率計算約合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達85698元(合12741美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全年外貿增長7.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功不可沒;在全球面臨通脹壓力的背景下,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只上漲2%。

取得上述成績的確來之不易,它主要得益於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一攬子”政策對沖了各種風險。展望2023年,市場普遍的預期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而中國經濟增速加快。

然而,當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全球經濟增長減弱將導致外需下滑,抑制中國擴大出口,同時中國經濟恢復又會擴大進口,從而使外貿順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回落。這就需要進一步拉動內需,以實現經濟平穩增長。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擴大國內需求”擺在新一年各項任務的首位,並強調“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原因也就在此。

相對而言,投資拉動經濟見效快,但是副作用也很大。而消費是慢變量,需要持久努力才能得到提升。近年來,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例如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整體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5.4%。但由於受疫情影響,居民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存錢避險傾向上升。要恢復和擴大消費,就必須採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同時多渠道地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重點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消費。從中長期看,破除制約內需增長的體制機制障礙是重中之重。

現階段,居民儲蓄大幅增長,居民收入分化較大,中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此外,住房資產在居民總資產中的佔比偏高,房價波動帶來的財富效應和擠出效應都非常顯著。新的一年,擴大消費的關鍵在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既要持續優化初次分配格局,健全再分配機制,也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從短期來看,在傳統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領域,可以通過增加供給,來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此外,政府採取發放消費券、現金補貼等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依託平台設計電子消費券,增強消費拉動效應。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供給和需求是密不可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當供給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環時,解決增長的“內生動力”將會持續得到釋放。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尤其要注重內需整體鏈條的培育與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構造以生產為出發點,經過分配、流通、消費和投資再生產的閉環鏈條。顯然,投資不僅是國內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增長的關鍵。

在投資方面,民間投資是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的重要力量。但過去幾年,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部分民營企業信心受到衝擊。在促進中國經濟整體平穩運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方面,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可以發揮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眼下,對於民營企業而言,首先是要提振其發展信心。對此政府可以通過引導綠色金融、科技創新、高精尖等領域政策適當向民營企業傾斜,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引導它們的投資更加低碳化、科技化。未來一段時期,要圍繞加快補齊產業鏈的短板弱項改善供給質量,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更大地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投資需求增長增添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