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徐洪才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經濟確定性正在增加

2023-12-05
徐洪才.jpg

當前,全球經濟正在艱難復蘇。IMF預計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3.0%,2024年下降至2.9%,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中國經濟增速將從今年的5.2%降至明年的4.2%。中國經濟1個百分點的下降通常會壓低世界經濟增速0.3個百分點,而IMF預測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僅降低0.1個百分點,說明排除中國影響的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是增強的。

近期IMF和WTO都預測明年世界貿易增速將恢復至3%以上,也佐證了這一點。這意味着,如果明年中國經濟增速不是急劇下降,而是緩慢降至4.8%左右,那麼,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高於今年,達到3.1%,但相對於疫情前20年世界經濟平均3.8%的增速,這依然是一個較低水平。

動蕩歲月,人心思穩。短期看,世界經濟低迷將持續。但是,全球供應鏈修復、通脹壓力減緩已現端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和平、發展、合作是大家的共同利益,因此,大國博弈將趨於理性,中美戰略競爭可能會進入穩定有序的軌道。政治正確讓位於務實合作,經貿合作在國際關係中的壓艙石地位也將逐漸恢復。

需要指出的是,IMF對中國經濟的預測與實際情況不符。從今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尤其是三季度回升態勢更趨明顯,雖然經濟恢復基礎仍然較弱。

前三季度,中國GDP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其中一季度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之所以波動性較大,是因為去年基數波動較大。從環比看,中國經濟正逐季平穩恢復,三季度GDP環比增長1.3%,折算年增長率就是5.2%。總體看,促進中國經濟走穩走好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

首先,總需求正在恢復,但也存在結構性問題。消費需求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今年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8%,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0435億元,增長8.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4%。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0.4%、9.6%、8.5%。1-9月份,中國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7.5%,商品房銷售額下降4.6%。

另一方面,投資需求還比較弱。1-9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6.2%,比1-8月增加0.3個百分點。但1-9月民間投資下降0.6%,比1-8月收窄0.1個百分點。房地產市場調整仍未結束,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1%,仍是拖累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

外貿出現結構性變化。按美元計,1-9月全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2%,出口下降5.7%,貿易順差6304億美元。9月份,按美元計,全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6.2%,降幅收窄,環比則增長4.9%。今年以來,中國來自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訂單有所下降,但與“一帶一路”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上升。

其次,供給能力恢復加快。服務業率先復蘇,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4%、12.1%、9.5%、7.5%、7.0%。9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9%,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增速連續2個月回升。

工業生產情況也不錯。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5%。從環比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6%。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9月份製造業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

經濟恢復還體現在物價止跌企穩、退縮隱憂減少上。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持平,環比上漲0.2%,已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9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5%,比6月份低點-5.4%收窄2.9個百分點,PPI環比則上漲0.4%,連續2個月保持正增長。

總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止跌回升態勢。下一步,宏觀經濟政策仍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繼續完善減稅降費措施,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要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優化政策組合工具,集中財力辦大事,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保障重點投資項目資金到位。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發力”。在總量上,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證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要疏通傳導機制,加強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在價格上,引導融資成本不斷下降。

在結構上,加大對普惠小微、製造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政策支持,同時用足對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和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等。

最後,關於房地產問題。疫情前,房地產曾在中國經濟中發揮重大作用,體現在房地產投資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約1/3,居民購房支出在居民消費支出中佔比約1/3,房地產相關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約佔1/3,房地產業創造了全國約1/3的就業機會。

但現在房地產整體下了一個台階,相比3年前房地產投資每年減少幾萬億元,房地產企業營業收入少了幾萬億元,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少了幾萬億元,居民購房支出少了幾萬億元。

以上“缺口”僅靠房地產自身是難以彌補的,必須另闢蹊徑。筆者建議中國每年在數字經濟領域增加幾萬億元投資,在健康養老產業增加幾萬億元投資,在低碳綠色領域增加幾萬億元投資,多管齊下彌補房地產結構調整造成的巨大缺口。若如此,未來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