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徐洪才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看待中國今年5.5%的增長目標

2022-03-24
Xu-Hongcai.jpg

5.5%的增長目標可行,通脹壓力不能掉以輕心

2022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發展預期目標之一是GDP增長5.5%左右,高於此前IMF預測的4.8%。我認為,這個目標充分考慮了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和此前兩年平均增速,大體保持了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也意味着今年中央將加大政策力度,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由於2021年一季度基數較大,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不會太高,但預計在二季度之後好轉,全年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從通脹水平看,去年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0.9%,看起來並不高,但是PPI(生產價格指數)一直在高位運行。今年2月份CPI同比增長0.9%,但PPI指數同比增長達8.8%。CPI增幅明顯低於PPI增幅,實際是製造業吸收了上游成本的壓力,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不敢輕易加價。豬肉價格持續低迷也幫了CPI大忙。短期內CPI大漲的可能不大,但是受俄烏危機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包括糧食和化肥價格持續上漲,未來將對豬肉價格產生影響。近期成品油價格上漲,對居民生活影響已有顯現。在全球性通脹壓力之下,國內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

加大精準減稅降費政策的力度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財政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支出規模擴大2萬億元以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加1.5萬億元,規模近9.8萬億元;同時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強化績效導向,合理擴大使用範圍。

實踐表明,減稅政策對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進而導致稅基、稅收的增加和財政收入明顯增長。換言之,即便減稅降費規模擴大,實際財政赤字率反而減少。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將在總量可控的前提下,提升政策的針對性,減少中間環節,直達基層,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同時各級政府建立相關機制,對基層資金使用加強監管。針對“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重點項目,政策提前發力,加快項目落地。

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將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急需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就業面臨多重壓力,除了新增1000萬大學畢業生,還將面臨製造業成本上升導致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的情形。外貿企業因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減弱,吸收就業能力也會下降。還有房地產和數字企業,因去年行業政策調整而產生了再就業壓力。

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內需嚴重不足,同時外部需求減弱。內需增長的前提是就業和居民收入的增長。要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就必須減小疫情防控對中小微企業的不利影響。

因此,需要落實落細穩就業措施,延續執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等階段性穩就業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明顯提高中小企業返還比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要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升消費能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由於疫情,餐飲、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受到影響,很多小微企業都是服務業,有很多就業群體,因此受疫情衝擊較大。

擴大基建領域的投資

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是政府發揮作用的主要領域。積極財政政策一方面是增加支出,另一方面是減少企業和居民稅負。1997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都推出了階段性擴大基建投資的計劃。基礎設施投資當期收益並不明顯,還會增加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但在需求疲軟、市場功能失靈的時候,就必須發揮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實現逆周期調控的政策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要強化績效導向,堅持“資金和要素跟着項目走”,合理擴大使用範圍,支持在建項目後續融資,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財政政策發力的重點領域是“兩新一重”,指的是新型城鎮化、新基建,再加上重大的民生工程。

民生導向是政府一直強調的,尤其是縣域經濟中存在的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比如醫療、教育、衛生、文化、娛樂等,未來需要加大投入。投資仍會成為2022年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2022年,基建投資將挑起帶動內需的大梁。

“雙碳”目標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繼續兌現對世界的莊重承諾,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認為,發展數字經濟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數字經濟和綠色金融發展大有可為。傳統產業一般意味着高能耗,而利用數字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本身就能實現節能降耗,減少碳排放。

另一方面,低碳綠色生活是國際性潮流,發展數字經濟可以為“綠色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具體的應用場景。促進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可以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