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徐洪才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正常復蘇可期

2022-07-27
562.jpg

當前,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中國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猶存。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實現全年增長預期目標有難度。但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了超預期因素的衝擊,表現出了極強韌性。下半年,隨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攬子”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回升。

一、四大亮點

上半年,中國GDP實際增長2.5%。二季度,受到疫情和境外多重因素影響,GDP增長了0.4%。5月、6月,得益於各項政策發力,主要經濟指標已出現回升向上的良好態勢。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製造業PMI都在回升,近兩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投資在上半年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概括起來講,中國經濟運行有以下亮點:

第一,通脹控制較好。中央政府實施保供穩價政策,對沖了部分輸入性通脹。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7%,6月份同比上漲2.5%;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7.7%,6月份同比上漲6.1%。

第二,外貿進出口強勁增長。上半年,中國貨物進出口19.8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11.14萬億元,增長13.2%;進口8.66萬億元,增長4.8%;貿易順差2.48萬億元。不僅貿易規模擴大,貿易結構也在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3.1%,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4.2%,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第三,受美聯儲加息影響較小。隨着美聯儲加息,日元、英鎊、歐元均在貶值。相比之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相對穩定,貶值幅度較小,呈現雙向波動,反映出中國金融體系和經濟基本面韌性都比較強。

第四,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6.2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和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3.8%和12.6%。各項政策引導資金和資源流入低碳經濟領域。

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優良表現主要受益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一攬子”政策的有效實施。在保障物流暢通和供應鏈平穩方面,尤其是在穩定1.6億戶市場主體,包括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方面,打出了政策“組合拳”,效果顯著。

二、物價表現較好

上半年,中國CPI整體在低位運行,平均只有1.7%;最近幾個月回升,6月份達到2.5%,符合3%左右的政策目標。與此同時,PPI逐月回落,從去年10月份最高點13.5%回落至今年6月份6.1%。尤其是基本消費品價格穩定,菜籃子工程、米袋子工程保障有力。食品價格相對穩定,市場規模擴大,保障了民眾基本生活需求。上游漲價,必然傳導到終端消費品,近期CPI溫和上升,這個趨勢會延續,但在可控範圍內。PPI回落,但下半年可能仍有一定上漲壓力。

全球通脹高企,具體體現在糧食、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煤炭等基礎原材料等價格上升。中國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主要基礎商品依賴進口,自身努力只能部分對沖輸入性通脹壓力。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升工業生產經營成本。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不可避免地遭受影響。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受到影響最大。

三、外貿逆勢上漲

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9.4%,難能可貴。對主要貿易夥伴,例如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韓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都在增長。而且,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出口增長勢頭較好,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較快,一般貿易比重上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長快於平均水平,民營企業在出口中的比重上升。

下半年,外部需求會繼續收縮,對中國出口不利。此外,美元加息、人民幣貶值不利中國進口。同時,貿易條件和國際環境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韌性強,產業鏈配套能力世界獨一無二。中國將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外貿轉型。但是,中國外貿增長速度可能會下降。

四、正常復蘇可期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和潛在風險。從短期看,輸入性通脹壓力大、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居民消費持續低迷、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全球金融動蕩和市場預期不穩定等,都會影響中國經濟恢復正常。長期來看,老齡化社會來臨、新舊動能轉換和中美競爭加劇,也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但從近兩個月的趨勢來看,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已經止跌企穩、回升反彈。我預計,三季度中國經濟會強勁反彈,GDP增長5%以上,四季度延續這個趨勢,但不會超過6%。明年中國經濟恢復正常,預計GDP增長5.2%。“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平均增速可望保持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