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與三種安全觀的碰撞2022-02-20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烏克蘭危機既是一場地緣政治危機,更是美俄歐三種迥異安全觀的碰撞。
- 朝鮮半島局勢再現緊張跡象2022-02-15
王付東(Wang Fudong)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所副研究員
朝鮮半島緊張會升溫,但不會回到過去。朝鮮目前的舉動仍是2018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戰略路線的新表現,核心仍是對美交易。
戰爭離我們有多近?2022-02-14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俄羅斯與烏克蘭已處於戰爭的邊緣。沒有跡象表明當前的外交斡旋已促使和平曙光出現。
- 五核國聲明提升全球戰略穩定2022-01-18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五國領導人首次就核武器問題發表聯合聲明,有助於提升全球戰略穩定,也為重塑「大國協調」提供了新的契機。
美國能滿足俄羅斯的安全關切嗎?2022-01-18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結構性矛盾、互信鴻溝、美國反俄勢力對拜登政府的牽制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決定了美俄談判不會是一路坦途。
- 美伊核談判卡在哪裡2021-12-21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當前正在進行的伊核協議談判將是一個艱難的博弈過程,不能指望很快取得突破性進展,也不能完全排除談判失敗的可能。
美伊核談判前瞻2021-12-02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重啟談判表明雙方都有緩和矛盾的願望。然而,重啟談判並不表明雙方能夠一步到位解決問題。
中美應合作打破朝鮮半島僵局2021-12-01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如果目前半島的僵持狀況不改變,新的危機遲早還會發生。為避免半島再現緊張局勢,中美應發揮大國擔當,努力縮小分歧,爭取早日重啟半島無核化合作。
從習拜會看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交鋒2021-11-30
孫哲(Sun Zhe)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項目聯席主任、北京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
美國現在還沒有意識到台灣問題的嚴重性,低估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民族情感和國家意志。
- 澳大利亞核潛艇交易傷人害己2021-11-23
龔炯(John Gong)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澳英美夥伴的核潛艇交易破壞了印太地區的穩定,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尤其是對法國來說,就像背後被捅了一刀。這些潛艇能如約交付嗎?華盛頓根本不關心這個問題,它考慮的只不過是金錢與國內就業。
為何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衝突日益尖銳?2021-11-15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衝突越來越尖銳,這是由於美方的言行變化引起中國的強烈反應。若美國逼着中國的對台政策發生根本轉變,不僅兩岸問題難以用和平方式解決,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更無法得到保障。
為何澳英美安全聯盟不得人心?2021-11-01
郭春梅(Guo Chunmei)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雖然AUKUS被普遍視為劍指中國,但它也受到地區乃至全球其他國家的反對。
印度「聯美抗中」及其背後的限制因素2021-10-12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印度需要借重美國力量來制衡中國在地區的存在,增加大國博弈的籌碼。而完全倒向美國將壓縮印度與發展中國家拓展關係的空間,失去其金磚國家組織和上合組織成員國的正當性,並損害與俄羅斯的關係。
拜登政府將南太視為中美「競技場」意欲何為?2021-09-15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拜登政府將南太平洋視為「競技場」,折射出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該地區影響力面臨現實危機。但「競技場」論調還是沒有跳出零和博弈思維,其出發點是美國利益,而非島國需求。
「喀布爾衝擊」與美國同盟國的戰略自主困境2021-09-09
張雲(Zhang Yun)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喀布爾衝擊」這種說法,表面上看是對美國的批評,但實質上是美國盟友戰略自主匱乏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