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雅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俄烏衝突打亂美國外交戰略理念和行動

2022-04-13
bc186f67d69e3817b21407fcfdca0a6f.jpg

俄烏衝突實質是美俄較量,其變數在於美國、俄羅斯、北約、烏克蘭等多方的拉鋸博弈。無論戰局如何,烏克蘭問題恐怕都將成為歐洲安全“流血的傷口”,在相當長時期內鉗制美國可投入的海外資源,使其全球戰略顧此失彼的一面更加突出。這對中國而言絕非“機遇”,而是意味着中國將面對一個更加複雜的世界政治結構,一個更具風險的外部安全環境,一個對“中國威脅”更有緊迫感的美國。

烏克蘭危機本質上是一場地緣政治衝突,而不是“民主”與“專制”的衝突。它是北約東擴結下的惡果,也再度激活美國對“中俄結盟”的巨大擔憂。拜登政府基於對俄羅斯軍事實力的忌憚、對勢力範圍的默許以及對盟友利益的雙標,不願為危機降溫,而是把口口聲聲“正為歐洲和世界價值觀而戰”的烏克蘭推向戰爭深淵。美國“價值觀外交”的說辭在現實面前已蒼白無力。

俄烏衝突暴露了美國“服務於中產階級的外交”理念的脆弱性。該理念是拜登執政第一年調整全球戰略的出發點,它的第一層含義是美國要修復國內實力,培育相對於中國的長期競爭優勢,第二層含義是美國必須在對外經濟交往中強化經濟領導力。去年從阿富汗的撤軍演變為一場大潰敗即表明,拜登政府把外交降格為承諾增加工薪階層收入的競選工具,忽略了外交對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沒有提出解決地緣政治問題及全球性問題的思路,導致根本無法應對海外突發事件。建制派精英原本要表明自己心繫民生,卻一再上演應對外部安全事件的失敗。不僅如此,俄烏衝突助推美國通脹加劇、油價攀升,使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不得不承受一場歐洲戰爭帶來的經濟衝擊,而華爾街和軍工複合體卻成功地大發戰爭財。

俄烏衝突也宣告美國“穩俄制華”圖謀的破產。拜登自上任以來就沒有對美俄關係抱有很高期待,只是希望穩住俄羅斯,建立“穩定、可預測的美俄關係”,使之不牽扯美國的太多精力,以便聚焦中國。但現在美國意識到,俄羅斯仍然是堅定追求地緣政治抱負的大國,美俄矛盾激化、對抗加劇已成定局。事實上,美國繼續鎖定和針對中國,會嚴重製約它處理美俄關係或其他危機時的選項。在已經宣布放棄作為國防方針的“兩線作戰”十年之後,美國現在不得不面臨中俄“兩線”,其全球戰略陷入“失焦”境地。這必將推動拜登政府重塑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

俄烏衝突還為美國的“印太戰略”蒙上陰影。“印太戰略”正處於檢驗實際行動的關鍵時刻,亞太地區盟友本來就懷疑美國在本地區的持久存在力,現在更擔憂美國被歐洲事務分心。美國不僅需要在駐軍、軍援、防務開支等方面“重返歐洲”,它要調集歐洲盟友共同轉向“印太”也面臨更大的實際困難,歐洲人會認為烏克蘭問題才是更直接的威脅。當然,美國仍將重視經營亞太,將繼續轉型升級傳統的以美國為中心、以多組雙邊同盟為支柱的輻軸式盟友體系,並構建由“四方安全對話”、“澳英美聯盟”、“五眼聯盟”等組成的格柵式盟友體系,使之成為補充美國國防力量的架構。但是,拜登政府此前打通歐亞盟友體系的努力本想“東成西就”,如今卻是“東張西望”,陷入“與一些盟友深化關係必然會冒犯、冷落另外一些盟友”的困境。與“911”、“阿拉伯之春”類似,美國本輪戰略重心東移的過程再次遇到轉場阻力。

俄烏衝突更讓美國的國際信譽備受質疑。正如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所說,美國對自身信譽的關注很大程度上因其是地緣政治和大戰略的工具。不能兌現承諾或流露示弱的信號,會降低盟友對美國的信任,影響美國的號召力和領導力。當美軍從阿富汗撤退時,美國辯稱阿富汗缺乏地緣重要性,但當美國拒絕派兵進入烏克蘭時,這套理由已難成立。美國在國際上孤立俄羅斯也遇到困難。除了美歐及少數幾個亞洲盟國外,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並沒有跟進對俄制裁,有的國家權衡得失,有的保持中立,有的繼續與俄羅斯開展貿易往來。甚至歐洲國家由於與美國的對俄依存度不同,對俄制裁也並不與美國完全一致。拜登在波蘭發生“口誤”後,歐洲一些國家陷入緊張,這表明,美方若懷有對俄“政權更迭”的私心,將大大激化美歐矛盾。

從美國對華政策看,短期內,美方可能因優先處理俄烏衝突的需要,適度緩和對華政策的對抗性,但美國對華認知和戰略定位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策略手法也沒有大的變化。正如3月28日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的“情況說明”指出,中國仍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2023財年美國國防預算大幅上漲的目標也依然指向中國。自俄烏衝突以來,美方綜合使用對華施壓和拉攏的兩手,一面密集發出與中方高層對話的邀約,要求中國配合美對俄政策,一面威脅對華制裁和懲罰,想把中國綁上“戰車”。在台灣問題上,美台互動深化,美方在加大對台安撫的同時,加大對大陸的威脅與訛詐,放縱反華鷹派的極端言論。以上種種表明,美方對中美關係做出誤判的風險在上升。

在俄烏衝突催生的新世界政治結構中,中國不可能隔岸觀火,也不會選邊站隊或從中漁利。中國將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努力為平息熱戰、反對冷戰、守護和平、贏得發展、共享安全而發揮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用。